白岁清楚,她今日所做的一切充其量只能解一时困苦,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以她身为修炼者之能,降上一场大雨。至于效果嘛,滋润一下遭旱的大地,让干涸的水库补充一些水量罢了,距离真正的缓解当地旱情只能说是杯水车薪而已。
但正像她所说的,凡事不求之最,只求回首不悔、问心无愧。既然赶上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车队在雨中前行,路两旁刚刚开垦出来的沟渠很快就流淌起了甘冽的雨水,白岁一行人并未停留,车轴吱呀作响,在农人欢天喜地的喜悦中渐渐远去。
很快就到了县城,说是县城,其实就是稍大一点的人群据点,城郭由一排约三米高的石墙简单围砌而成,不算很高,更由于经年累月风吹雨打,再加上维护不善,不少地方已经出现坑坑洼洼的破败迹象。
比起坊市那边修缮如新,动辄十几二十几米高的城墙,那自然是天壤之别,倒是与白岁印象中小时候生活过的凡人世界城池颇为相似。
都是这么破旧,并且同样低矮,没有气势。
车队通过一座小桥进入了县城,映入眼帘的先是一片破破烂烂的石砌民房。
这些民房都有些岁月痕迹了,有些矮墙甚至还塌了一角,能够看到里面圈养的鸡鸭和牛羊肉猪,空气中飘散着一股难以诉说的家畜粪便的味道。
而随着车队逐渐深入,道路两旁开始出现两层小楼,各种商铺、旅店、作坊也相继出现在视线中。
这还是白岁时隔八年之后再度领略凡人世界的街头闹市,一时之间心底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在翻涌。
只见视线中,这些两层小楼的下层统一都是由石头垒砌而成,二层以上则为木质结构,虽然刷了漆料,但同一面墙上漆料的颜色并不统一,看起来有着较多斑驳的痕迹,也有些起皮,透着一股子的陈旧感。
不过这些倒是与白岁的记忆对起来了,当年她跟着白老头流浪的时候,生活的地方也是这么老旧,缝缝补补,连番修葺,以至于墙面就跟艺术家的涂鸦之作一样,画风迥异。
但这才是真实的古代生活场景!与前世影视作品中整齐划一,一看就崭新如画的建筑比起来,这才是平民居住的地方。
松铉原本想请白岁他们去松府下榻,也好尽地主之谊好生款待,但被白岁和万奉元拒绝了。
之后几人在一个还算宽敞的街巷口分道扬镳,白岁与孟兵、赵豪他们道了声别,接着就与万奉元一道来到位于县城中心位置的一家旅店。
这家旅店位于县衙辕门右手边大概百米的地方,店前是一条贯穿县城的河流,这条河流被当地人称为“昌泉河”,因此老板就给自家旅店起名为“昌泉留客”,一个颇具文人骚客气质的名字。
老板年轻的时候曾醉心科举,然而苦读数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后来认清了现实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索性就开了家旅店,给那些来县城赶考的学子下榻。因为住宿费用低,所以每年县衙举行童子试的时候,这“昌泉留客”每每都是人气爆满、一房难求。
如今正是隆冬,是旅店生意的淡季,老板潘丹青坐在柜台前打着瞌睡。忽然门开了,一阵冷气由外灌入,就看到一老一少两个人走了进来。
见生意上门,潘丹青一下子清醒,马上迎了上去:“两位这是要住店吗?”
他初看两人的样子,觉得一老一少像是爷孙,但仔细一瞧又发觉不太可能。
只见那女子五官俏丽,身材彰显,一头乌发梳了一个清爽的发型,几缕秀发垂于胸前,脑后白色的流苏发饰微颤,将整个人衬托得非常具有灵性。
另外她肤色白皙,身上的衣物看着像缂丝,又像绸缎,穿在身上衣袂飘飘,一抹仙气油然而生,让潘丹青由心底生出一种惊艳之感。
至于那老头,虽然也穿着不俗,但身上的仙气却少了不少,两者气质迥异,不太像爷孙。
“给我们两间房,最好是二楼,人少一点的。”
白岁看了看旅店的环境,这家“昌泉留客”一楼是大堂,摆有几张大方桌可供下榻的旅者用餐,右侧一道楼梯可通向二楼,边上还栽有绿植,总体来说环境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