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并不甘心失败,他认为自己是仁义之师,一定会得到上天的眷顾。公元前 638 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国出兵攻打宋国,双方在泓水展开决战。
在战争中,宋襄公坚持“不鼓不成列”“不擒二毛”的仁义原则,等楚军渡过泓水、排好阵势后才下令进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身受重伤。泓水之战后,宋襄公的霸业彻底失败。他的仁义之举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也成为了后人的笑柄。
(三)宋襄公的历史评价
宋襄公的仁义之举虽然在当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和批评,但也有一些人对他表示了赞赏和敬佩。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宋襄公说:“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
宋襄公的仁义之举虽然在当时没有取得成功,但他的精神却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后来的历史中,也有一些人以宋襄公为榜样,坚持仁义之道,虽然他们也没有取得成功,但他们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四、晋文公称霸
(一)晋文公的流亡生涯
晋文公,名重耳,是晋国国君。重耳早年因内乱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先后游历了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在流亡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也结识了许多有才能的人。
重耳在狄国居住了十二年,后来因为狄国发生内乱,他又被迫离开狄国,前往卫国。在卫国,重耳受到了卫文公的冷落,只好继续前行。在齐国,重耳受到了齐桓公的礼遇,并娶了齐桓公的女儿齐姜为妻。在齐国,重耳生活安逸,一度失去了进取之心。后来,在齐姜和狐偃、赵衰等人的劝说下,重耳又离开了齐国,前往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等地。在楚国,重耳受到了楚成王的礼遇,楚成王问重耳将来如果回国即位,将如何报答楚国。重耳回答说:“如果将来晋楚两国交战,我将退避三舍。”
(二)晋文公的回国即位
公元前 636 年,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上,整顿吏治,重用贤能,如狐偃、赵衰、先轸等人。他还实行“明贤良”“赏功劳”“举善援能”等政策,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在经济上,发展农业生产,减轻赋税,鼓励商业贸易。他实行“通商宽农”“轻关易道”等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军事上,扩充军队,实行“作三军”,将晋国军队分为上军、中军、下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他还注重军事训练,提高士兵的素质和作战能力。
(三)城濮之战与践土之盟
晋文公在位期间,先后在城濮之战和践土之盟中大败楚国,确立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公元前 632 年,楚国出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文公率领晋军救援宋国,与楚军在城濮展开决战。
在战争中,晋文公巧妙地运用“退避三舍”的策略,诱敌深入,然后集中兵力大败楚军。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践土大会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在践土之盟中,晋文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与齐桓公的口号如出一辙。这一口号得到了各诸侯国的响应,晋国的霸主地位更加稳固。
五、秦穆公霸西戎
(一)秦穆公的崛起之路
秦穆公,名任好,是秦国国君。秦穆公在位期间,积极向东方扩张,但由于受到晋国的阻挡,始终未能成功。于是,秦穆公转而向西发展,开拓疆土。
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贤能之士,积极发展经济和军事。他采取“由余之谋”,向西戎派遣使者,了解西戎的情况。然后,秦穆公根据西戎的弱点,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先后灭掉了十二个西戎小国,开辟了千里疆土,使秦国成为了西方的霸主。
(二)秦穆公与晋的关系
秦穆公与晋国的关系非常复杂。一方面,秦穆公曾经多次帮助晋国,如护送晋惠公回国即位,帮助晋文公回国即位等。另一方面,秦穆公又与晋国发生了多次战争,如崤之战等。在崤之战中,秦国军队被晋国军队伏击,全军覆没。秦穆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向晋国谢罪,并与晋国修好。
(三)秦穆公的历史评价
秦穆公虽然在西方称霸,但他始终未能在中原地区取得重大突破。他曾多次试图东进,但都被晋国所阻。然而,秦穆公的努力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秦穆公说:“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