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号宝子来信了。”
在那个蝉鸣悠长、阳光炽热的夏季,我迎来了人生中的一大转折——高考。这份转折并非如我所愿,而是带着一丝苦涩与无奈。我的家庭,一个传统而保守的环境,对于教育的看法似乎总带着几分功利与偏见。父亲,那个在我心中既威严又慈爱的男人,他的观念如同一块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你考不上清华北大,上那些所谓的二本三本,有啥意义?”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切割着我对于大学的憧憬与梦想。在他看来,教育的价值只在于能否进入顶尖学府,否则便是浪费时间与金钱。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姑姑家的哥哥,一个初中毕业便踏入社会的青年,如今在市里也混得风生水起,仿佛成了父亲眼中“成功”的典范。
我试图反驳,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如此微弱。“可是,爸,我想上大学,我想体验那种学术的氛围,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我的话还未说完,就被父亲打断:“上大学?你上了大学出来还不是得找工作?还不如早点出来,还能省几年学费。”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让我瞬间感到无力。
在高考前的那一个月,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与挣扎。我渴望上大学,渴望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压力与父亲的期望。每当夜深人静时,我都会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思考着未来的方向。艺术,这个在我心中一直默默发光的梦想,成了我唯一的慰藉。我幻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艺术家,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世界,用音乐唱出内心的情感。然而,这些梦想在父亲的眼中,似乎都是那么的不切实际。
高考那天,我带着复杂的心情走进了考场。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我与父亲之间的一场无声较量。我尽力发挥,希望能够用成绩证明自己的价值。然而,当分数出来的那一刻,我还是感到了失望——五百分,一个不上不下的成绩,让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填报志愿时,我几乎是胡乱地填写了几个学校,因为我知道,无论填什么,都很难改变父亲对我的看法。果然,当班主任在办公室看到我填的志愿时,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你怎么不报个好点的学校?以你的成绩,完全可以冲一冲一本的。”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惋惜与不解。我苦笑了一下,没有回答。因为我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与父亲之间有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我没有选择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而是踏上了打工的旅程。我成为了一名服务员,每天重复着单调而枯燥的工作。这段经历却让我收获了很多。我学会了与人打交道,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努力,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五年时间转瞬即逝,我从一名青涩的服务员成长为了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职场人士。虽然我的学历不高,但凭借着勤奋与努力,我在这个行业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人脉。每当看到公司里那些高学历的同事时,我也会偶尔感到一丝自卑。但更多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学历并不代表一切,重要的是能力与态度。
父亲似乎从未改变过他的看法。他依然会在家庭群里转发那些关于教育无用的视频和文章,试图用所谓的“专家”观点来证明他的正确性。每当看到这些时,我都会感到一阵愤怒与无奈。我想告诉他,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考上好大学,更是为了拓宽视野、提升自我;我想告诉他,我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没有高学历,我也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在家庭群里发表了一段长文。我讲述了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与成长,表达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与理解。我说:“教育不是一门生意,它关乎一个人的成长与未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要走,无论这条路是平坦还是崎岖,都应该被尊重与理解。我希望,我们能够更多地关注彼此的感受与需求,而不是一味地用分数和学历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金主播,我发完这段话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不仅仅是对父亲的回应,更是对自己这些年来的一个交代。无论未来如何,我都会坚定地走下去。
小孩做的很好,你值得拥有让姐妹们给你大大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