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祖上原是中原人,八十多年前因“闯关东”的浪潮来到了东北,开始了世代务农的生活。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艰苦奋斗,终于在沈北郊县的陈家村置办下了200亩的良田。
当年的东北,与今日截然不同。匪患严重,社会动荡不安。
“本境胡匪,少或三五,多或百十成群,忽聚忽散,出没无常......”
在这样的环境下,陈家先辈们移居至此,面对陌生危险的环境,他们开垦荒田、做工打渔,困难重重。
但正是这股不屈不挠的精神,让陈家在东北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闯关东”的历史高潮时期,源自八十多年前中原地区爆发的“丁戊奇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山河四省一带遭遇大旱,约有1000多万人饿死,大批灾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涌入东北。
因为路途遥远且充满未知,所以被称为“闯关东”。
到了陈安父亲陈海这一辈,陈海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考入了沈州大学。
为了让家族摆脱世代务农的身份,实现家族的跨越,陈安爷爷毅然决然地置办了这套三进的大宅院。
这套宅子几乎耗尽了家里的积蓄,甚至差点卖掉了家中的田地。
老宅一进院临街,是倒座房,有6个房间。中间两个房间前后均有开门,可作铺面、库房和宿舍之用。
二进院则是正房3间、耳房3间、东西厢房各3间,东南角是厨房,西南角是厕所。
三进院则是后罩楼,为二层建筑,每层有7个房间。
目前,老宅是由师伯一家负责日常照料。
师伯家就在隔壁,是一套独立的两进宅院。
老宅一进院租给了沈州保和堂使用。
沈州保和堂在合营前,
医馆仅有八人,包括一名医师(师伯)、三名医生(徒弟)、一名药工、一名司药员和两名伙计学徒。
这三名徒弟不仅要学习医术,还要协助医馆的日常管理,包括人事考核、账房结算、监看售药以及采购药材等工作。
司药员则需要熟悉药理和药物,按药方抓药、量药、取药。
药工则在师伯的指导下将药房中药材进一步加工、炮制,制成成品的丸散膏丹和汤剂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