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英雄末路,鲍信在掩护曹操突围的过程中,壮烈牺牲,连遗体也未能寻回。鲍信、鲍韬兄弟二人,为救曹操之命,先后捐躯沙场,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忠勇之歌。
曹操侥幸逃生,带着仅剩的几名亲信狼狈撤回大营。此时,于禁率领的增援部队已在此等候,两军会师,形势稍显稳固。于禁的军队大多是由新兵组成,他们见到老兵们惨败而归,鲍信将军更是英勇牺牲,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曹操深知士气低落,必须立刻鼓舞。他站在队伍前,声音洪亮地说:“勇士们,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虽遭挫折,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必能转危为安,击败敌人!”在曹操的激励下,士兵们逐渐恢复了信心,准备迎接黄巾军的下一波攻势。
张饶见曹操处境艰难,趁机写信劝降。信中提到曹操在济南任职时,敢于毁坏刘章祭坛,与黄巾军信仰的中黄太乙有相似之处,认为曹操应明白天意所向。然而,曹操阅信后,坚定地表示:“吾乃汉臣,誓死扞卫朝廷,岂能屈膝投降!”
面对青州黄巾军的顽强抵抗,曹操不得已拿出了士徽所赠的神秘武器——五百连弩。这些连弩一经投入战场,局势瞬间逆转。黄巾军不敌曹军英勇,纷纷投降。
在曹操的指挥下部队在济北郡大破青州黄巾军。
据统计,此次战役,曹操共收编士卒30余万,普通百姓逾百万。
兖州的田野荒芜,粮仓空虚,根本无力承担百万流民的重负。对于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来说,养活如此庞大的流民群体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甚至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所谓“百万”之数,在这个战乱频仍的时代,更像是一则夸大其词的传言。即便是张角兄弟领导下的黄巾运动在其巅峰时期,遍布全国的黄巾信徒也不过是36万之众,这个数字尚且已经是极限。
曹操所宣称收编的“百万”青州黄巾,显然是又一次“以一为十”的夸大之词。在现实面前,这个数字显得过于虚幻。实际上,青州黄巾的规模远没有那么庞大,其中男女老少加起来顶多只有10万之数,而能够拿起武器的士卒更是只有3万左右。
在这场战争的烟尘背后,真相往往被夸大或是掩盖。曹操的“百万”之说,或许是为了震慑敌人,或许是为了鼓舞士气,但无论如何,它都揭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特点——在乱世之中,数字和事实往往被夸大,成为统治者巩固地位或扩张势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