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书的脸顿时垮了下来,自己好歹是书院六先生好不好,读书人的代表好不好,怎么到你们嘴里就成了个只会砍人的武夫了?虽然我确实没读几天书就是。
“接着看。”
赵玉书哦了一声,打开第二封信,毫不意外,是李建的。
李建比他的废物兄长要强上一些,可能是二十年来养成的察言观色和谨小慎微,哪怕面对自己的臣子,李建的语气也客气多了。
李建先是缅怀了半天先祖,然后感慨一下大唐四百年的威武,接着便提到南阳东都自古以来唇齿相依,东都的贵人们一直很感念南阳身为东都屏障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李建的需求很简单,南阳不必公开向东都称臣,保持中立即可,待东都扫清乱党还与旧都,东都的贵人们都商量好了,总要给南阳兰家一个世袭罔替的位置,再不济也得是个国公。
“诚闻贵千金蕙质兰心,有郡主之姿。”
不得不说,李建对人心的把握比李桓高出不止一个档次,国公之位不算离谱也不寒碜,人家知道兰荣是个女儿奴,干净利索的许了个郡主的位置,父女齐得道,诚意十足。
最为重要的是,人家啥都不要求,甚至都不要你公开表态,你就保持现状就可以了。
“看样子李建真打了败仗了。”
“王将军驻守潼关,李建好大喜功,妄图一举定鼎,倾尽精锐,结果久攻潼关不下,损兵折将不说,河北道和河东道的军头们一看状况不对,立即按兵不动,甚至有几个人还有了不一样的心思,嘿嘿,谁说,只有李家能坐天下呢?”
“函谷关呢?”
“越国公举荐了一个人,此人能力一般,不过有一项长处却是一般人比不了,长安方面反而一时半会拿不下,甚至连攻都不能攻。”
赵玉书面露疑惑。
“此人,乃是辽国四太子。”
“什么!”
赵玉书大惊失色。
长安方面已经向辽国借兵,而东都竟然直接请了一位辽国四太子坐镇最为重要的函谷关,李建就不怕对方直接反水?
赵玉书长长呼出一口气,李建还真不怕。
因为辽国在两头下注。
辽国四太子守住函谷关,那么长安从辽国借的兵就不会从那里攻击,他们逼迫两京皇帝将主战场放在了潼关,让这座大唐第一雄关变成一座血肉磨坊,将大唐的精锐彻底消磨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