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孩子听话的一起去了卫生间。

秦志明把饭菜端上桌,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了饭。

饭后三个孩子回了房间,唐亦甜和秦志明也回了主卧休息。

下午孩子去了学校,秦志明也回了部队。唐亦甜去了隔壁,跟二婶聊了一下午。

外面虽然在闹改革,家属院的生活却格外平静。

是每天上学放学写作业。

唐亦甜偶尔和二婶去收拾收拾菜园,平时在楼下溜达溜达。

再就是给孩子洗洗衣服做做饭。

过了暑假到寒假,一九七九年年底,上面下了政策,开始计划生育。

只是没那么严,国家只是颁布了政令,听不听看个人。

家属院到军嫂们,也都在讨论计划生育的事。只是这个时代,人们信奉的是,孩子多了才好。

所以这个计划生育的政策,基本没人在乎,只是变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事跟家属院关系不大,那就是大批知青回城。

知青回城说是国家给安排工作,可回城知青那么多,哪里有那么多的岗位安排人。

若家里有人的,又愿意出钱,兴许能给孩子谋一个工作。

但大部分知青都是无业可就,只能闲赋在家。

随着改革开放拉开脚步,大家又过了一个新年,正式进入八零年代。

进入八零,国家即将进入迅猛的发展期。

首先是一九八零年三月,国家开放政策,指定一些人可以经营个体户。

到了四月,一些餐饮小饭馆也可以自主经营。

在后面就是全面开放个体经营,一时间城里干个体户的人也越来越多。

那些闲赋在家的知青,没钱开店的,很多去了街头干起了小买卖。

比如说在火车站卖茶叶蛋,卖花生瓜子。

一开始可能只有一家在卖,后面不用两个月时间,能涨到三四家,四五家。

小主,

别的地方不说,就说临近家属院的胡南市。

第一个月去时,街上可能只开了零星几家店铺。

但一个月后再去,街道两旁就有半数的店铺开了门。

随着个体店面开起来,大家买东西方便了很多。

转眼到了八零年底,秦染放了寒假。这天孩子们下楼玩去了,三人凑到一起聊天。

几人说了说国家的改革,和现如今的发展。

杜欢提了一句,“不说外面如何,今年家属院这边就开了好多家店铺。”

咱们家前面楼,那个国营饭店的师傅。

被辞退回来,自己开了一家餐馆,生意比国营饭店可好的多。

她的语气里,带着隐隐的羡慕。

秦染看着她娘,想了想开口道:“娘,你做衣服的手艺不错,不然咱也开个服装店吧。”

说着她点了点头,继续道:

“我看广州市里那边,都是进现成的衣服,或者街头摆摊,或者租了店面来卖。”

“价格便宜,还特别好看。”

“咱们在家属院开一个服装店,我可以找同学进货。”

“然后宣传一下,可以接定制衣服的,想来生意会不错。”

自从家属院楼房盖起来后,过来随军的军嫂越来越多。

现如今的家属院相当于一个城镇,今年各种生意的铺子,就开起来好几家。

当然秦染提起开店,也是想着她娘忙起来,就不会时常惦记着回老家种地了。

听着闺女的话,杜欢有些心动,有些纠结,然后问了一句。

“那要不少钱吧?”

一间铺子开起来,不说其中的货,就是店面也要不少钱租才行。

听娘问起这个,秦染当即就笑了。只要她娘不拒绝,那一切都好说。

唐亦甜也适时插了一句,“二婶若同意,钱你不用考虑,染染不够我这里有。”

杜欢还在纠结,秦染直接痛快的定下了。

“那成,这两天我就去找店面,趁着学校放假,帮娘把服装店开起来。”

听闺女如此说,杜欢就是想拒绝也无法开口。毕竟开服装店,是她年轻时留下的遗憾。

后面三人又聊了一会儿,秦染和杜欢就回去了。

接下来几天,秦染开始在家属院找店面。等店面租好后,又找人进行了简单的装修。

一切弄好就到了一九八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