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一如既往的巴伟

官途无疆 孤照 1379 字 2个月前

张雅文还从县财政拨了50万元,其中“三河人”酒业公司20万元,耐火材料公司30万。

这是近些年来,县政府向县属国有企业的首次主动拨款,也是拨的最多的一次。

江寒没有回来,张雅文亲自到两家公司慰问,并带上了一份厚礼。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张雅文这是要把江寒与她绑在同一辆战车上。

现在,自己和管少卿何尝不是如此?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江寒在绿城的寒云堂接待了金鑫和巴伟。

几年时间,巴伟一直都没有见到过江寒。

巴伟听说江寒借调到了南粤省委办公厅,他就不相信。

江寒要是想进机关早就进了,当时国家发改委产业司都不想留,更不要说南粤省委办公厅。

巴伟随产业司一起到南粤出差,问起了江寒,结果是省委办公厅没有这个人。

这几年,巴伟的进步非常快,主任科员的他,写材料的水平已经超过了不少处级干部。

秦怀礼已经当上了产业司司长,对巴伟很关照,经常提点他。

巴伟之所以在产业司能够成为骨干,其实还是江寒给他打下的底子。

江寒写材料很快,关键是他掌握了基本的规则和他自己的套路。比如江寒说,一个材料必须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言之有用。

仅仅江寒让他写的振兴乡镇企业调研报告,巴伟在不断修改过程中逐步开悟。

江寒要求材料必须是实,其次才是标题和辞藻。

也许在文采上,巴伟在司里并不出彩,但巴伟的材料实在,这是司里的同志们所公认的。

巴伟记得江寒曾说过,在机关其实就是两样:一是写作水平,二是协调能力。

越是大机关,协调任务越简单,材料任务越繁重。

机关越大,层级越高,权力越大,办事往往就是一句话。

而在县以下,在乡镇,想协调一件事,跑断腿、磨破嘴,求爷爷告奶奶。

所以巴伟就记住了这一点,在产业司工作,从来不刻意和同志们套近乎,更不会到别的司串门子,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业务上。

把材料功夫提高上去,成为业务骨干,这才是一名干部在机关的立足之本。

每每想到江寒,巴伟就由衷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