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走出过去,安住、调伏,你才有资格讲引导,让佛号引导。那怎么引导呢?我们往下看感应道交。看乙二,仰仗佛力。
我们前面透过提起佛号以后,安住心性、调伏过去,现在就有资格谈感应道交了,引导。我们把它念一遍。
我们的内心有两种的念想,一个是从人生的经验得来的。人生经验得来的念想几乎都是错的,因为它受了感受的刺激,透过妄想,透过执取。这个大概都是跟生死业力有关系的,跟生死业力相通的。这一部分的妄想,当然我们要去面对,要去处理。第二个是来自于经典,佛陀的圣言量,依教起观产生的念想。这个是要建立的,就是往生的念想。
那么这个往生的念想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它牵涉到感应道交。我们来看第一个。先看看佛陀的功德力。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佛陀的功德力是圆满义、自在义。他是遍一切处,不管你在台湾,在新加坡,在大陆,在澳洲,都有佛陀的功德。而且佛陀是自在的,他不受束缚的。但是,一个自在的佛陀,当我们要把这个功德转他成自,要落实到每一个生命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很重要的桥梁,就是“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我们必须对极乐世界要有念想。
就是说,凭什么这个佛号在你临终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往生的力道?因为你临终提起佛号的时候,你要念想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如果你这个时候想的是娑婆世界,这个佛号可能就变成一种人天的快乐了。所以,我们心中的念想对佛号是有引导作用的。阿弥陀佛是普门示现,但是他不能主导你,他不能决定你要去哪里。就是说,你喜欢怎么样,你是什么样的希望,他就满你的愿。他这个他受用的功德,只能够“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所以说,当我们念想的是佛陀的功德,是极乐世界依正的庄严,那我们就能够现出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投入弥陀的功德当中。所以结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众生心想生。就是说,当我们的心是忆念极乐世界的功德的时候,我们的心才有可能契入弥陀的功德海,因为所有的功德都是从心想出来的。
诸位!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凭什么你能够受用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它从两件事情来,两件事情:第一个,当然阿弥陀佛要先把它创造出来。阿弥陀佛没有创造,你怎么打妄想也没用,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第一个,弥陀要把这个功德创造出来。第二个,你在佛堂的时候就要有这种念想。一开始只是念想,一个想象,到最后的时候突然间就弄假成真了。就是这样来的。
诸位!如果一个念佛人对极乐世界完全没有概念,你百分之一百不会往生,因为不合乎因缘所生法。你心中没有念想,你怎么会出现这个果报呢?你如果能够往生的话,你就把“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理论推翻了,完全推翻了。平常都没有极乐世界的念想,就突然间莫名其妙往生了,没有这回事情!
比如外道。诸位!一贯道念佛的人多了去了,外道一贯道也有很多人念佛,你觉得他会往生吗?他不会往生。他们念佛,只是他心情不好,他来念佛,他当一个皈依境而已。他没有一种往生的念想,他怎么往生呢?他只是在念佛,他不是修净土法门。
所以,“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你可千万不要忽略你的念想。你现在的点点滴滴的念想,已经在累积一种感应道交的能量。你临命终的时候极乐世界凭什么现前?莲花凭什么现前?“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就是这样来的。阿弥陀佛创造了,你的念想感应道交了。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台湾的雕刻师,他做了很多经典的雕塑。他用木头能够雕出各式各样的马,躺在地上的、走路的、在草原上奔跑的马,各式各样的马。有人就问他,你这个马是怎么雕刻出来的?这雕刻师说,我拿这个木头的时候,我拿这个雕刻的刀要雕刻的时候,我心中先有个影像,一个马的影像,然后我一刀一刀雕刻的时候,才把它雕出来了。诸位!他先有影像,才把这个马雕刻出来。不是说他都没有影像,然后自然就雕出来了。一切法没有自然生。为什么你拿雕刻刀雕刻不出马呢?因为你心中没有那个影像。
也就是说,雕刻,他这个雕刻的刀,一刀下去,它是没有自性的;那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每一刀每一刀(假设这个刀要一千刀),他凭什么把这一千刀引导到一个马呢?因为他心中先有个念想,所以才把这一千刀的雕刻会归成一个很漂亮的奔腾的马,因为他先有念想。
诸位!你凭什么说你所有的佛号临终的时候要把极乐世界的莲花给念出来?很简单嘛,诸佛正遍知海,从众生心想生,你要有极乐世界的念想。
很多人念佛是怎么念,你知道吗?他是遇到痛苦,我肚子痛了,没办法了就念佛;欸,念念念念,把肚子痛念好了,不念了。他儿子要考试了,他没有把握就念佛;欸,考上了,不念了。所以他全部是娑婆世界的念想。诸位,很可惜啊!他这个因地,他这个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是打的娑婆世界离苦得乐的念想,他这个佛号对临终来说没有帮助的。他没有往生的念想,这个佛号对他来说叫作离苦得乐,跟往生没有关系。因为“是心作佛”,才可能“是心是佛”,你因地要跟佛相应。你是心作娑婆,怎么可能是心就变成极乐呢?不可能,这因果不符。
所以,当我们一方面调伏过去的娑婆的念想,另一方面干什么呢?建立极乐世界的念想,就很重要了。因为它跟临终的感应道交有绝对的关系。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功德是现成的,但是,他要跟你产生感应道交,你提起佛号的时候必须有极乐世界的念想。这个叫作诸佛正遍知海从众生念想生起,是这个概念。因为你没有念想,你也没有这个往生的因缘。
甲三、往生的力量分二:乙一、总标具足皈敬;乙二、别示三种念想
那怎么样建立往生的念想呢?我们看第三段,临终往生的力量。这个地方有三段,先看第一段。
乙一、总标具足归敬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往生论》——
《往生论》在创造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念想之前,它先讲说,为什么我们要介绍极乐世界的这些影像呢?它讲出两个理由。它说,“世尊我一心”,我们在念想极乐世界的时候要注意两件事:
第一个,“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这是第一件事情,要有皈依的心。
第二个,“愿生安乐国”。要有往生的心。
所以,以下所有的这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念想,就是为了两件事:第一个,加强你对阿弥陀佛的皈依;第二个,增长你往生的愿力。就是借假修真。
这个总标,就是说,你极乐世界的莲花观,重点不是你把莲花观得多清楚,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你要把这个莲花的庄严相、功德相观出来,让你产生皈依的心、好乐的心。重点在这里,清不清楚是其次。你要能够怎么样?“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关键在这里。具足这样的观念以后,我们就有资格来谈往生的念想。
乙二、别示三种念想分三:丙一、庄严想;丙二、功德想;丙三、成就想
看乙二。这个时候,有三种念想跟我们临终往生是有关系的:第一个,庄严想。庄严想就是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你要有一个正确的念想。第二个,功德想。极乐世界正报的身心有什么功德,你也要有正确的念想。第三个,成就想。前面两个是因缘的假观,依报正报,这个是回光返照,观照一念心性,你相信你一定可以往生。前面两段的目的是建立“我一定要往生”,第三段是“我一定能够往生”。前面两个是我想要往生,我一定要往生,后面第三个成就想是我一定可以往生,是这个概念。这三个所缘境不一样,一个是依报的所缘境,一个是正报的所缘境,第三个是观察一念心性,这三种念想要现前。
丙一、庄严想分三:丁一、大地庄严;丁二、宝树庄严;丁三、池水庄严
我们先看第一个,庄严想。庄严想有三科:大地、宝树跟莲花。
丁一、大地庄严分二:戊一、总标;戊二、别释
我们先看第一个,大地庄严。
戊一、总标
我们先看总标。
观彼世间相,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往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