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天都岛动浮光现

长枪当旗 有赋 2537 字 1个月前

早长莺飞,时间转眼来到三月份。

三月十五日黄昏时分,天都岛听澜阁。

“嗯~还是家里舒服啊。”独自回到天都岛的院长满足地眯着眼,喝下一口碧竹酒,靠在熟悉的玉旁几上发出惬意的感叹。

凭着术家的天船,加之署州到圣域之间的航线天气晴朗,一路畅通无阻,她才得以在二十天内就走了个往返。

待一路的疲劳在玉旁几上和酒杯里舒展干净,院长放下酒杯,随手拿起规规矩矩放在桌上鼓鼓囊囊的信,看了一眼。

上面有:“太平殿亲制”五字。

“这么多?”院长掂量着手中的信封,“看来这些天里,大家都很忙啊。”

她拆开,迅速而又仔细地扫过。

脸上笑意更盛:“与吾所想相差不大。圣会李青煌成就封号武。啧,年轻人在逐渐扛起大梁啊。”

她伸手招来文房四宝,砚台自动研墨。墨汁出,她挥手铺纸,提笔饱蘸浓墨,落笔笔走龙蛇,丈夫也难有的大气。

这时和龙珏一起散步到听澜阁外的赵嬷嬷瞧见了半掩着的门,疑惑上前,一眼便望见了主位上挥洒笔墨的院长。

也不出声,赵嬷嬷先是退到外面,食指靠唇,示意龙珏保持安静。

待龙珏好奇点头后,她再才拉着龙珏轻手轻脚走进听澜阁,在靠门的位置轻轻坐下。

院长还在写。隔一会儿,就有平滑如玉的纸张自旁边书架飞出,乖巧铺在桌上。

果然是高手。

见着纸张飞来飞去的龙珏心中感叹。

随后他安静坐好,仔细观察院长手中的毛笔,和桌上自动研墨的砚台。

“这下便好。”

大约写了七八张纸后,院长放下笔,轻吐一口浊气。

“院长回来了。”赵嬷嬷行礼。

“嗯,”院长点了点头,微笑道,“得益于家里的天船,来回都很方便。”

“要用膳吗?”赵嬷嬷问道。

“回来时用过了。”院长食指微动,纸张飘起按先后顺序浮在空中,等墨干。

“清秋这个女子很不错。”院长指了指桌上的笔砚,于是笔尖中的墨汁全数落回砚中,随后笔墨砚各归各位。

“信是太平殿送来的,很急。”赵嬷嬷不想讨论碧海清秋。

“嗯。当年那盘没下完的棋,又有人接上了。洛兰认为有执剑人说话了,不愿吾被卷进去,加急赶出来的,”院长无奈笑着点头,“但吾早已入局,脱身不出了。你说是吧,珏?”

她忽然看向龙珏。

被院长慈祥目光忽然“锁定”,龙珏心中一紧,不好意思地笑着挠了挠头,小小的脑袋瓜警铃大作。

什么局?和我有关系吗?

院长又看向赵嬷嬷,问道:“这些天读了什么书?”

“在读《世国录》。”赵嬷嬷回道。

“这书读起容易死胡同,”院长点点头,大袖一挥,“吾来讲吧。”

赵嬷嬷于是不再说话。

龙珏规规矩矩坐好。

“业道大家木兼说,‘天下先师在吾心’。”院长没有直接讲《世国录》,而是讲起了一句古话,“意思是天底下最好的老师在我自己心中。木兼这样说,是为了一反当年只会谈论书本的不正之风。”

院长略一停顿,继续道:“读《世国录》,观天下国,也是如此。此书离今久远,多处不可辩识,所记亦是一家大论、写者心意,不得公正。其上内容,勿要全然信之。”

院长举起信封,指向龙珏,信封立即飞向龙珏。

龙珏双手接住,举在眼前好奇翻看。

“太平殿,兆历一千二百八十九年自立,低调处世。北隆列?洛兰为当代殿主,四十年前,其收天下乡野文人,主持编有‘天下事论’一书。收集每季大事秘闻,编写成书,再由石门之术抄送天下。”

龙珏默念信封上的“天下事论”四个大字。

“这一份,系殿主洛兰亲书加急,近日送达。其中事情,真相繁复,牵连甚广,就连参与者也不尽知全貌。”

龙珏看向封口,赫然有“加急”两个大红的字。

“《世国录》所记为天下诸国,这份刚好提到了一国。”

龙珏放下信封坐好,知道院长要开讲了。

“其中所言者,为西王盟之斯哈刚国。二月二十六日,斯哈刚军队攻击麦鸣岛,失败,主将贝凉身死。奥利·贝凉,斯哈刚宗亲大将,十年摄政王,权威无上。今正值壮年,行内武之道,修为高深。百姓争路相迎,大道前途可期,不日可为内武至强。可他却于斯哈刚新王登基之时率孤军远洋至麦鸣,直面政府精锐,以至身死。”

“斯哈刚王国……”

院长由贝凉之死反溯其国,不时引用《世国录》里的句子,不时拿出其他大家的观点,从奥利家族当年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名震天下,将斯哈刚国顽强发展的历史画卷徐徐铺开。

龙珏眼里有光,在听到英雄事迹时振奋,听到国王迟暮时又不免叹息。

历史什么的,最牵动男孩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