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靠后的36个光点,是第一秩序海军第2航空联队所属的“灰烬”与“泰坦”中队及第14航空联队所属的“大弯刀”中队。
这三个装备TIE/SE的轰炸机中队将要承担第一波对地攻击任务,它们将对先期标注的三个遗迹周边的大型防御要塞进行轰炸,为即将开始的登陆作战扫平障碍。
而那16个像网一样散开冲入乌云的光点,则是奉命为轰炸机群护航的第11航空联队第22“复仇者”中队的16架战机。
作为第一秩序建立后才成立的“新军”,这支中队同样是在未知空间艰苦卓绝的开拓战中锻炼出来的“王牌”,此次虽然未能如那些重新组建的帝国“功勋”中队一样优先换装,但飞行员们所驾驶的改装型TIE/SF星际战斗机同样性能强劲。
这一批次均优先加装了机器人辅助脑,人工智能的帮助让战机不再需要一个专职炮手,腾出的空间得以让机体换装更为先进的反应堆与护盾系统,使得其综合作战能力甚至接近了TIE“防御者”这样昂贵的重型战机。
是的,杀鸡用牛刀,这是自凯洛伦带领第一秩序远征这片星域之后一贯坚持的战略。
在尚未摸清形势之时不要轻举妄动,珍惜自己手头的每一份资源,但一旦确定方略,就切忌优柔寡断,而应以手头能整合的所有力量发起致命一击。
为了践行这个战略精神,也是为了在最快时间内完成任务目标,为后续部队清理登陆空间,在面对三个占地面积不小的环形防御要塞时,海军航空兵们为地面目标准备的既不是精准制导的震荡导弹,也不是单体毁伤效果突出的质子鱼雷,而是一种极少使用但的确存在于第一秩序武备库中,且历史悠久的武器。
小主,
它有一个古老的名字——核弹。
是的,核武器在银河系的太空战中通常代表着低效、廉价且古老的代名词——早在星战银河4000年前的曼达洛战争中,这种利用聚变反应释放恒星威能的武器就被曼达洛人所大规模使用。
但随着装甲与护盾技术的迅速发展,聚变武器逐渐退下了战争舞台,让位给那些威力更大、更适用于击破护盾的武器。
到共和国末期,由耐钢、夸丹钢这些含有中子素的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建造的军舰船体,即使在不开护盾的前提下,都能够承受大威力聚变火箭的直击而仅留下一些焦痕。
而在各种护盾普遍普及的现代星战银河,核武器更是沦落为“弟中弟”的角色。
然而,在行星环境之中,尤其是那些拥有大气层的行星,核武器那与太空战中相反的高效多重杀伤性却让其在大气圈作战中仍然拥有着一席之地,各种各样的聚变弹药被装备在地面部队乃至单兵手中。
而旧银河帝国海军同样也保留了这一武器,以作为他们在“外环再征服战”及镇压行星殖民地叛乱中展示帝国威能的一种“廉价替代方案”。
发生在5ABY(雅文战役前5年,星战一种纪年法)的针对曼达洛地表,史称“千泪之夜”的清洗行动就有力的佐证了这一点,144架TIE/SA轰炸机用大威力聚变弹从轨道高度将数百万曼达洛人与他们的城市一同炸成玻璃。(注释1)
历史课就上到这里,我们只需知道,此次轰炸任务,第一秩序同样选择了这种出镜率堪称“低调”的武器。
但与“千泪之夜”不同的是,此次携带的聚变炸弹均为当量数百至数千吨的小威力弹,这些小当量的“净弹”爆炸后并不会留下致命辐射,从而不会影响之后地球联军主力部队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