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在心中也期盼,婆母能顺利为浩哥儿争取到机会。
谁当她儿媳,其实她都无所谓,能为儿子娶一个他心悦的,最好不过。
因这事并非十拿九稳,婆媳二人并没有提前告知浩哥儿。
崔祖母去了李府,开门见山就跟李老太太说,她家孙儿,跟府上姑娘年龄相仿,能不能亲上加亲。
李老太太当初跟崔祖母做亲家,就是觉得她为人爽利。
她也直接问,“你哪个孙儿?年纪多大?”
崔祖母就把浩哥儿一通夸,“还没弱冠呢,今年刚考上了秀才,是我家四子的次子。”
“老姐妹,你也是知道我家的,我家只有正妻四十无子才会纳妾。”
“当初我家敏姐儿嫁来你家,我家也是如此要求女婿。”
“你家姑娘跟我家孩子门当户对,又知根知底,是最好不过的姻缘啊。”
李老太太琢磨一下,确实如此。
这女子出嫁,男方的家风,比男子本人甚至还重要。
她被崔祖母说得心动了,但没有一口应承,“这事还要看孩子父母的意愿,我探探我儿子儿媳的口风,看他们怎么说吧。”
崔祖母忙拉着李老太太的手,“老姐妹,你可要为我家浩哥儿美言几句啊。”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前些日子,我家浩哥儿不是来你家做客嘛。”
“无意中看了月月姑娘一眼,回了家就让我和他母亲,来李家问问,你家姑娘可有婚配,他能不能配得上你家姑娘?”
少年郎发乎于情止乎于礼,李老太太是没有什么反感的,都是过来人。
甚至觉得,月月若是能嫁到崔家也不错,起码她的夫君对她有情意,日子会更好过些。
何况崔浩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前途不可限量。
多少人,考到头发花白,都没能考上啊。
当然,她家孩子跟崔浩一样出色。
她家的孩子,月月的几个哥哥,也是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
彦哥儿还中了举。
只是他觉得自己火候未到,没有继续科考,想历练几年,一鸣惊人。
这个浩哥儿也是个上进的,结了亲,能与她家孩子守望相助。
送走崔老太太,她找了个时间,跟王氏介绍了崔氏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