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总过奖了,那些临场发挥的想法其实都是我在八三工程中积累的心得。

这次能够获奖,离不开您和各位前辈提供的平台与机会,还有同事们的支持。”许宁诚恳地说道。

私下交流无需虚张声势或客套,许宁对杨知书的感激之情是真诚的。

在昨晚的颁奖典礼上,他看到自己推荐单位一栏写着:

华夏航空工业总公司(主)和京城航空航天大学(协),这表明杨知书即便不是决定性人物,也是推荐他获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毕竟,杨总曾在去年底承诺要给他一个重要的奖项。许宁对这位总工程师的性格早已有所了解。

性格直爽,有时像江湖中的豪侠,杨知书说话从不拐弯抹角,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做到。

他承诺推荐许宁评奖,自然说到做到。然而,这次推荐的结果远超他的预期。

“咱们私下说开了。”

面对许宁的感激,杨知书坦率地说道:“这个奖项最初是我提议梁语平上报的,当然涪城、咏都和镐京的团队也提供了很多帮助。

但最终获奖,完全是因为你自己的实力。听说是从近千人中选出的六位,竞争非常激烈。”

“我推荐你,确实有私心。”

杨知书笑着继续说:“希望你能成名后别忘了支持我们所里的项目。去年下半年你在的时候,项目进展得飞快,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数字化研发组的林欧华他们经常谈起你,好像就差没把你的照片挂到计算中心的大门上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笑声。

“可千万别挂外面了……”

许宁赶紧回应,虽然明白对方在开玩笑,但还是觉得有些夸张。

“放心吧,他们知道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