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真是这么说的?”
善祥低头:
“他不让我告诉你这些,可我心中实在担忧,无论如何你要毫发无伤的回来。”
朱瞻基将善祥搂入怀中,轻声安慰:
“我会万事小心,有你在京中,无论如何,我都会活着回来。”
善祥回抱住他:
“你在外不要担心家里,我会照顾好爹娘。”
朱高炽的身体也不比朱棣好哪去,历史上他也只比朱棣多活了十个月。
在这场北征中一切都十分不顺,先是明军不应天时,战争中一直没有占的上风。
接着还被人围了军帐,还是朱瞻基带着朱棣突围出去。
最后朱棣更是死在了榆木川,临死前还曾想传位汉王。
关键时刻,若不是杨士奇站在了朱瞻基这一边,最后天下是谁的还说不定。
北征的军队走了之后,朱高炽一直殚精竭虑,他虽然不支持皇上北征。
但反对不成,如今留守在京,他还是竭尽所能为大军做好后勤工作。
善祥每天陪在太子妃身边,眼瞧着暂时无事,便教太子妃怎么做生意。
太子妃十分贪财,看见钱最亲,与其让她闲着说不定会折腾善祥。
倒不如把她的心神引向别处,有了挣钱的门路,太子妃也就没心思想别的了。
而且看在钱的面子上,太子妃对善祥热情了许多,也越来越喜欢善祥这个儿媳妇。
朱棣北征没多久,朱高炽接到前线消息,关外的几个部落联合了起来。
明军错过了最佳的决战时间,关外下了一个多月的雨,敌人又缠着打,如今是想撤兵都撤不下来。
阿鲁台的骑兵还滋扰粮道,兵部要商议出一个撤兵的方案出来。
朱高炽听完一阵急火攻心,心中难受的不行。
小主,
紧接着便是头晕眼花,快要晕倒之际,腰间挂得荷包突然传来一股奇异的香味,顿时让他稳住了心神。
朱高炽拼命控制住自己的身体,然后一脸平静的让众人出去,只说他要好好想想。
接着他回到太子府,叫来太子妃与善祥,并询问善祥:
“你给我的这个荷包到底是什么东西?”
善祥回答是用千年人参,灵芝等滋补品蒸成的香包。
关键时刻可以提神蓄力,保人撑住最后一口气。
太子妃听完倒吸一口凉气,连忙询问善祥:
“为何要给你爹配这种香包?”
善祥只能解释最近看爹的神情不对,又不敢声张,怕引人误会,所以给爹配了一个这样的香包。
太子询问善祥:
“你懂得医术?”
善祥点了点头:
“略懂一点,爹若是信得过我,可否让我为你把脉?”
太子没什么信不过善祥的,她是自己的儿媳。
跟自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又是从小被他救下来的靖难遗孤。
太子伸出手腕任由善祥给他探脉,太子妃一脸紧张的看着。
见善祥一接触到太子的脉象便眉头紧皱,忍不住询问:
“怎么样?你爹没什么事吧。”
可善祥的回答让太子妃白了脸色:
“爹不能再劳累了,更不能再处理国事,否则恐怕无力回天。”
太子妃怎能接受这种说辞,她当即道:
“胡说!定是你小小年纪医术不精,马上宣太医来,宣墨太医……”
太子妃话未说完就被太子按住了手:
“不可!此事一定不能透露出去!”
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本就虎视眈眈,若是被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行了,两人必反。
如今老爷子和儿子都被困在战场上,若是二王再反了,那大明危矣。
太子妃却有些气急败坏: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顾忌这些,你不要命了!”
太子却将目光转向善祥:
“你可有把握暂时控制住我的病情?”
善祥道:
“只要爹您不要再劳心国事,我可保您两年无虞,这两年若养的好,说不定还会有转机。”
太子却叹了口气:
“眼下这情形,我怎么能不劳心国事。”
善祥立刻说:
“爹,我帮您。”
说完她转头拿起纸笔,然后随意写了几个字,朱高炽接过来一看大惊。
他惊讶的不是善祥写的内容,而是善祥写的字迹简直跟他的字一模一样,完全能以假乱真。
这字就是拿到老爷子面前,恐怕他也认不出这不是自己所写。
朱高炽一脸惊疑的看着善祥,不明白她怎么会写自己的字。
善祥只能苦笑一声替朱高炽解惑:
“这是太孙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