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九十年代后 天誉旭日 2945 字 2个月前

一个多月来,难得有好心情,今天终于达成心愿,邓启先心情大悦。喝着水,笑说:“老梁好兴致,神仙般的生活啊。”

梁秋波呵呵一笑,端起茶杯轻啜一口,说:“偷得浮生半日闲,人生到我这年龄还图什么?不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不像你,年轻人,学历又高,前途无量啊。”

“我能有什么前途,不就是和你一样,在工作岗位上奉献一辈子,到老等退休吗?”邓启先半认真半调侃道。

“千万别这样想,你年轻,业务能力强,头脑又灵活,必定比我有成就。”老梁放下茶杯,正经道。老梁瞬间变得认真,看邓启先的眼睛竟带着孩子般童真的热诚。

邓启先不敢马虎,挺了挺腰,正经道:“梁师傅太看得起我了,像我这种老家还是泥砖房的农村仔,没钱没物,谈何容易啊!”

没钱没物也可以做势,懂吗?老梁眼里冒火,仿佛要把自己的未竟心愿放在邓启先身上实现。

邓启先懵懵懂懂,云里雾里,一时不知如何答他。

“不懂,是吧?”梁秋波轻啜一口茶,娓娓道来。记得上次你说宿舍漏水的事吧?后来就有人修了吧?其实这是个老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你来了后,竟然给解决了。大家都看在眼里,你的势就做成了,你这叫做借势。你没发现办公室里的同事对你的态度转变了吗?

邓启先佩服地点点头,对梁秋波竖起大拇指。难怪郭冬梅会叫他去家里饮汤,孙玉婷的高根鞋敲楼板没那么响了,原来有这样的门道。都说高手在民间,原来身边就不乏高人!

佩服归佩服,邓启先有点想不通,自己什么都没做,怎么就借势了?根据生活经验,有付出才有收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很快,梁秋波就为他解了惑。原来这是他无心插柳的杰作。在办公室的一次随意聊天被有心人听到,传了出去,很快就到了局长那里。如果局长听过就算,也没什么,偏偏局长重视了,还让人把楼顶漏水这个历史痼疾处理了。这就产生了一个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什么效果?这么神奇!”邓启先的好奇心被吊了起来。没等梁秋波喝完茶便迫不及待地追问。

梁秋波看了他一眼,不急不缓地反问:“你以前当老师,如果班里来了位新同学,其他同学会怎样?”

“很新鲜,很好奇吧。”

“不就是这样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嘛!虽然成年人的世界更功利,特别像我们这种有编制的单位,大家一定想知道你是怎么进来的,有什么关系、后台是谁?”梁秋波说得合情合理,丝丝入扣,邓启先不得不相信,心中暗暗惊叹人情世故的复杂!

大学毕业就被安排到县一中教书的邓启先,没有经历过为工作奔忙的窘蹙。对人情世故,求人办事的现实世界没有切身的体会,想问题不免有些肤浅。一方面说明他的确优秀,在九十年代的玉城县,像他这样的名牌大学毕业回家乡服务的还比较少;另一方面也与他的处世风格有关,他是办实事的人,并没花心思去钻营,自然也就不关注谁是谁的人,谁和谁是哪一派的问题了。

听了梁秋波的宏篇巨论,邓启先不敢轻易回答他的问题了。反复思索,字斟句酌,竟不知如何回答他。如实回答是朋友推荐的吗?好像又不够分量!即兴编一个吧,又确实没背景,无从编起。踌躇半晌,才把心一横,如实回答,自己既无背景,又没钱,完全是机缘巧合进到了外贸局的。邓启先这样回答,一是基于对梁秋波的信任;二是根据同事对自己前倨后恭的态度判断,自己的底细或许他们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隐瞒的;三是书生意气,他还做不到巧舌如簧,老于世故,左右逢源。

见邓启先不玩花假,梁秋波也有了说下去的兴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微妙,虽然现实世界多虚伪,但以心交心的话,也还能交到真心朋友。

我们都知道你没什么背景,能进外贸局,完全是因为你外语水平很高。但进到了单位就不同了,没有关系很难开展工作,也只有做老黄牛份。

果然对自己的底细一清二楚,邓启先不禁脊背发凉,庆幸自己没有讲假话。

梁秋波并没留意他的表情变化,继续往下说:“在单位很讲究人脉、背景,像你这种一清二白,世代农民的年轻人,大家都会很关注,留意你有什么过人之处,也就是考验期。如果能力够强,那也好办,安安稳稳领工资,等退休。现在你有了突破,成功借了势,大家都知道你在顾局长心里的分量了,只要经营得当,前途无量。”

原来如此,想不到一次闲话小风波竟然有这么深的门道!邓启先心里唏嘘,忙不迭的连声道谢。

下班回到宿舍,邓启先还在回味梁秋波的话。社会是个大熔炉,作为炉中的个体,每天都会与周围的人发生化学反应。自己以前只看到表面的化学现象,却很少想到分子层面的变化,这才是化学方程式的实质!他想到了以前在铜锣村教小学,那时的农民多纯朴,同事关系也没这么复杂,大家说一句是一句。现在思想解放了,人也比以前灵活圆滑,关系却复杂了!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邓启先边煮饭边咀嚼以前不曾留心的生活种种,越想越觉得自己太大意,没有注意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他忽然想到茵茵,要入股代理,是不是也是为了成全自己?如果真是这样,那真是比自己高明,聪明得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