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拜见老师,多年未见老师风采依旧!”冉钰到了京城之后,并没有立刻去觐见圣上。毕竟现在西北草原正准备入侵中原,圣上日理万机、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事情。所以,冉钰只能按照一般回京述职官员的流程,先前往吏部签字画押,以确认自己已经抵达京城。
等这一系列繁琐的程序结束之后,冉钰才终于有机会前去拜访自己的师父。他一路紧赶慢赶,终于来到了师父家门口。站在门口,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轻轻叩响了门扉。不一会儿,房门缓缓打开。
“你是?”一位留着大长胡子的管家正好从角门口出去。
“在下乃”
话还未说出口,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冉钰眼前。那正是李墩华的师父,虽然岁月已经在他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他的精神依然矍铄,风采不减当年。冉钰心中涌起一股感动和敬意,连忙躬身施礼,向师父问好。
“可来了,走,进屋去。”刚问好话,老师就将冉钰拉进屋子里,“屋里说。”
书房内。
““你这些年做的事儿还是不错呀!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一出京到了地方那事儿做的,有模有样。圣人都夸过你好几次。”老师也姓李,与李墩华同姓,乃是耕读世家出身,全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才供他考上了宣观五年的进士,此后在官场沉沉浮浮十几年,如今终于官居一品。
教导李墩华也是阴差阳错,二人不仅同姓还同乡,俗话说得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在古代,同乡可是一个非常大的助力。毕竟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代,能够遇到一个来自同一故乡的人实属不易。而这种乡情所带来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往往会让人们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因此,当老师得知李墩华也是自己的同乡时,自然而然地对他多了几分关注和照顾。或许正是因为这份乡情,使得老师在众多学生中特别留意到了李墩华,并给予了他更多的指导和教诲。而李墩华也不负众望,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才华,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官员。
可惜朝廷政党交错复杂,李墩华认识的一名官员当时就卷入了太子的风波,虽然只风尾,但最后还是被革职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