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章 体验主刀

外科教父 海与夏 2180 字 3个月前

史主任终于撑不住,再这样下去,肯定误事。

“好呢!”

方主任立刻应声,他早就在等这么个机会,后悔刚刚不该将双手放下,现在又要重新去刷手。

一刻也不停留,方主任立刻准备出去刷手,手术室的门打开,宋子墨举着两只手走进来,他已经吃完饭,现在轮到徐志良出去吃饭。

方主任刷完手,穿衣上台:“宋博士,你喘口气,我替你当一会一助。”

“哦!”宋子墨看方主任这么积极,也没说什么,让出位置给他,方主任兴冲冲地站在一助的位置,准备大干一场。

一堆器官铺在专门的无菌手术台上,杨平继续分离肿瘤,史主任跟不上节奏,方主任怎么可能跟得上节奏呢。

人体组织铺在无菌台上,软塌塌的,方主任有点不知所措,以前做手术都是在人体内做,现在这一堆东西是离体的,他竟然没林主意,所以当起助手表现没有比师兄高出多少,主要还是基本功的差距。

毕竟外科研究所这帮人训练方法不一样,他们有一套科学的基本功训练体系,而且天天一两个小时的基本功训练,然后又是大量的手术训练。

方主任沿袭传统的外科训练,传统的外科培养缺乏系统科学的训练体系,只是零星分散非连续的训练,甚至很多医院根本没有基本功训练这回事,只是医生自己尝试着摸索,进行自我训练,大多是在手术台上有样学样,从实践中摸索。

这种落后的训练方式,直接导致外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的缺失,很多骨科医生认不全骨科专业的器械,稍微新一点的器械需要厂商的工程师来指导,没有工程师跟台,手术没办法做下去。

很多神经外科医生没有显微外科的正规训练,即使一些短期培训,也十分草率,只有少数医院才有系统正规的显微外科训练,大多数医生是自己稍微训练一下就上战场。

普外科没有基本的腔镜训练,导致腹腔镜成为一些医生的特殊技能,而不是普外科医生人人掌握的基本技能。

从学校到医院,也没有技能训练的意识,更不用说专门负责技能培训和评价的部门,所谓熟手带新手的模式也是名存实亡,在一些顶级大医院好很多,普通医院,医生基本上野生成长,完全靠自己摸索着自学。

所以很多博士毕业几年,已经是副主任医生,但是连打结剪线都无法做到熟练规范,论文发了一大把,手术也做了很多,学术会上洋洋洒洒能讲一个小时,但是本专业的手术器械还不能认全。

“我们准备切除肝左叶,方主任,麻烦把圆韧带挑出来!”

杨平提醒方主任。

可是方主任完全是蒙的,这一堆软塌塌的东西,肿瘤和脏器混合在一起,究竟哪里是肝?哪里是圆韧带,暂时根本没弄清楚。

“杨教授,我是来体验一下-——”方主任实在跟不上节奏,老实交代。

杨平一听,人家方主任是来体验生活的,没办法,杨平只好放缓速度,以照顾方主任的速度,这个病人是方主任收进来的,而且术前已经沟通好,让他做一助,手术开台的时候大家都忘记这档子事,现在人家好不容易上台,再怎么也要照顾照顾,让他体验一把,堂堂外科研究所不能言而无信。

反正不急,等徐志良回来,杨平也要去吃饭。

杨平跟方主任说:“来,老方,体验一下主刀的感觉。”

主刀?

方主任摇摇头,这种手术他哪敢主刀,师兄是全国著名胰腺肿瘤外科专家,都不敢说这个话,他老方怎么敢做主刀,自己几斤几两还是心里有数。

杨平让出主刀的位置:“老方,过来,体验一下,这病人还是您收的呢,没事,我当一助。”

方主任见杨平不是开玩笑,而是认真的,听说杨平自己做一助,于是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扭扭捏捏地站到了主刀的位置,反正不行就交给杨平,出不了事。

玩尖刀,方主任肯定不敢,用组织剪来试试还是可以的,方主任调整一下手里的组织剪,找找手感。

杨平的血管钳轻轻地提起一点组织,另一把组织钳指着一个部位:动作慢点,剪刀从这里开始,用剪刀尖,开合幅度尽量小,不着急。

方主任跟着杨平的指引一点一点的剪开,再怎么说也是工作十几年的资深医生,水平还是有,而且不错,只不过遇上杨平这个非人类,换谁也难以跟上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