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小黄狗行走在坡县的街头,他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四周的景色。
从生活习俗和建筑风格来说,这里简直就是一个低配版的港城,但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里的已经有了国际贸易中转站的雏形。
这也是常威来此的目的。
一是绕行狮鱼,可以甩开尾巴,改头换面前往琉球和倭国。
二是,他手里有一百多万英镑,准备在这里换成粮食。
英家毕竟是港城显赫的家族,他们做事要顾忌到方方面面,即便资金充足,购买粮食时也不能太过张扬。
常威没有这些顾虑,他甚至可以不用考虑运力问题。
二十亩白色空间,只需要堆十米高,他就能装走十万吨稻谷,如果不够的话他还可以用积分扩容。
商业区的一家洋行,年过四十岁的买办热情的请常威入内相谈。
“先生贵姓?”
“史蒂夫·罗杰斯。”常威用英语回答着。
买办的眼眸亮起来,尽管常威一看就是华人,而且年轻的过分,但是能说出一口纯正的老伦敦腔,且用的是英国姓氏,那么他的家族一定身价不菲。
为了躲避战争,从一战开始就有很多华人大商贾富豪移民去了英国。
“罗杰斯先生,我有什么可以为您服务的呢?”
“我需要采购一批稻米。”常威侧身坐在椅子上,手指在一旁装着红茶的陶瓷茶杯边缘划过,露出鄙夷的笑容。
买办呆愣了下,立刻吩咐店员去更换上等茶叶重新沏泡,自己躬着身站在常威身侧,歉然道:“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的疏忽。”
常威浑不在意的摆摆手,“我们还是说生意的事情吧。”
“好的,先生,请问您大概需要采购多少稻米?”
“两万吨,今夏的新稻。”
买办吸了口冷气,“先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常威玩味的看着他,“怎么?有问题吗?”
买办在心里盘算了下,“先生,您大概什么时候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