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后世之人经常会提到宋末元初的崖山海战给汉人民族带来的哀痛,甚至有人凭此大做文章、认为中华文化至此断绝。
其实,神州大地的文化是由多个宗教与民族交织而成的,道家、佛门是其中一部分,蒙古族、藏族也是其中一部分,相比天竺、波斯等古国文明,中华文明一直被好好地保护着,未曾断绝过。
但在当时那个年代,身为汉人的韩夜、司徒云梦、薛燕和韩玉,对崖山海战之惨烈不可谓之不心痛。
在没有发生崖山海战之前,韩夜也曾瞒着司徒云梦和薛燕韩玉商讨过人间气运、朝代更迭之事。
韩夜认为:
杀死一个皇帝,易;
改变天下气运,难。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天下气运,又如何去承受它带来的反噬?
不但是自身沾上一个巨大的因果,还可能又让人间陷入无法一统的连年战乱!
关键是,司徒云梦当时已经为大家献出所有灵力、成了一个法力低微的弱女子,韩夜、薛燕和韩玉爱之不及,又岂敢将一界之因果直接往家里带?
所以,韩夜、薛燕等人没有强行改变前朝灭亡的局势。
司徒云梦未怀上韩夜的骨肉前,他们就各自忙于解决仙派与妖界、神界与魔族的局部矛盾;
司徒云梦怀上韩夜的骨肉后,他们则更没精力去关注人间的改朝换代了。
加之太平镇地处偏远,司徒云梦呆在家里根本感受不到宋元两军交战带来的影响,致使崖山海战结束的那一天,众人方知前朝灭亡了。
彼时,司徒云梦已怀胎四月有余,韩夜等人忙着一边照顾她、一边带她开心,薛燕正和司徒云梦高高兴兴下着棋,蜀山清玄就来到韩宅并把大宋灭亡的事悄悄告知了师弟韩夜和小师妹韩玉。
清玄说,他去到崖山时,宋军大势已去、无力回天,陆秀夫抱着前朝最后一个皇帝、年仅八岁的赵昺投海殉国了!
随他们一同投海殉国的,还有他们身后那十数万前朝的士兵、宫女、太监和老百姓!
身为宋人,誓死不降!
十数万人用生命书写了前朝最后的尊严!
乃至于战争结束后,当地人还能看到十数万具尸体浮于海上,漂漂荡荡,密密麻麻!
崖山方圆百里之内,接连七日,天空灰暗阴沉、海鸥哀鸣不止!
何等惨烈?
何等悲壮!!
当清玄把他目睹的一切,尽可能以平复的心情告知韩夜和韩玉时,二人沉默了很久。
而当韩夜和韩玉把这个消息再告诉司徒云梦和薛燕时,司徒云梦和薛燕更是双双为之落泪。
韩夜抱住司徒云梦的肩膀开解,韩玉牵着薛燕的双手抚慰。
司徒云梦能感觉到薛燕比她更难过一点,因为自己复活了六界之后,格局也放大到了六界,汉人文化在她的生命中虽影响了二十余载,但神界、妖界对她的影响也不小,她不至于因为人间之事过分哀伤,之所以哭,也是为了高风亮节的十数万人民;
可薛燕不但热爱生命,更是鼎鼎大名的洛阳薛女侠,洛阳这地方虽在百余年间几度易主,却带有极为浓烈的汉人文化,所以别看薛燕平时大大咧咧、逍遥自在,她的内心还是向着汉人同胞的。
反正身边都是最喜欢的家人,薛燕也就没藏着掖着了,放声大哭,与前朝做最后的告别。
渐渐地,身怀六甲的司徒云梦就恢复了平静,能陪着韩玉一起去安慰薛燕了。
而每次妻子司徒云梦和妹妹韩玉将薛燕包容到一个家里,韩夜也会倍感欣慰,既知同伴薛燕不委屈,他自然就能够保持距离、不必亲自下场去呵护,甚至可以故作冷淡地挑动薛燕和他抬杠,进而帮助薛燕走出悲伤的情绪泥潭……
……
……
……
崖山海战结束之后,忽必烈一统江山。
人间也终于正式进入到了太平时期。
只是韩夜一家人总觉得,如有机会,应该为养育他们成长的汉人做些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初到布达拉宫时,薛燕逮着机会就要替道家找回场子,在辩论上击败帝师八思巴,因为:
华夏儿女,与有荣焉!
不单单是薛燕会这么想,韩夜、司徒云梦和韩玉当然也会这么想。
只有本来与人间交集不多的星辰没心没肺,不会这么想。
那么带着这种想法,韩夜搂着妻子、望着妻子怀里的薛燕,他觉得:
今天,是时候了!
眼看安天大会渐渐意兴阑珊,眼看帝师暂别众多客人带着藏僧们去圣观音殿讲经,韩夜终于对司徒云梦说出了他的想法:
“夫人,所谓帝师,便是帝王之师,而你又已被帝师尊称为帝师之师,现在我和燕儿、小玉需要你的帮助。”
难得丈夫开口说需要帮助,纵然刀山火海,司徒云梦也愿为他闯上一闯,更何况丈夫的要求仅仅只是推敲帝师、进而震慑人间皇帝忽必烈!
小主,
举手之劳罢了。
司徒云梦岂能不答应?
听韩夜诉说完自己的想法,司徒云梦一边怜爱地抚摸薛燕的发梢,一边又轻拂韩夜的胸膛,柔声道:“阿夜,干脆不让忽必烈当这个皇帝了吧?”
司徒云梦敢说这话不是没原因的,现在的她已经登上六界巅峰,天帝伏羲也不得不听命,那么她就有几百种办法让忽必烈做不了这个皇帝,也不必再担心人间因果的反噬了。
但是,韩夜却履行了丈夫的责任,提出了他颇有远见的观点:“不行,夫人,既然你推行众生平等,那就必须保持汉人、蒙人、藏人都平等,如果做不到这点,我们的思想就形同虚设、再无意义了。从这点出发,忽必烈做人间皇帝反而是有利于推行众生平等的。”
薛燕也在司徒云梦香怀当中提醒道:“小梦梦,你对我们好,我们都知道。但还是要以大局为重!暗天教那帮家伙暗地里不知道在搞什么鬼,我们该去鬼界啦!如果这时反而去处理人间的事,六界大事怎么办?暗天教谁来收拾?不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韩玉也连连点头表示同意,长期在仙派修行的她,渐渐理解仙派人士为何一心修仙、不爱管武林中事,因为古往今来以高维度去管低维度,往往收益甚小,既然有可能飞升至更高维度了,为何还要过度拘泥于俗世之事?
就连小英都懂事地对司徒云梦说,她觉得师丈、燕儿老师说得有理。
尽管大家都劝司徒云梦大局为重,但司徒云梦至情至性,她很不喜欢忽必烈,更不喜欢鞑子占领河山太久,这时,她就想到了九天玄女。
“玄女姐姐,我记得玄机天书是可以观察人间气运的吧?”
司徒云梦向着对面的九天玄女传音入密。
九天玄女对司徒云梦已是格外尊敬、格外喜爱,她以心灵波荡之术向着这边传音道:
“是,兰香。”
“你现在是六界之主、凤凰佛姥了,有权从我这里调取任何信息。”
“但天机不可泄露给他人,以免生变。”
其实,人间气运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且人间本身又没有多少六界顶尖的人物妨碍推算,所以观察之人只需法力达到上古正神、十地魔尊这种级别,便可轻松获悉。
这就是为什么凡人总说神仙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真正原因。
九天玄女得司徒云梦命令,左手挥动玄机天书,右手掐指推算,而后只告知了司徒云梦一个人,关于元朝未来的走势:
原来,鞑子皇帝的江山不足百年。
最终会为明教教徒率领的义军所灭。
明教发源于波斯国的祆教,也就是拜火教。
在九天众神灭掉波斯国之前,已有一批拜火教的信徒翻越过大雪山,在蜀地定居,恰好避过了随波斯一同灭亡的天灾。
那批人里的族长叫做阿伯斯,族人曾被中土居民误认为“傲因”、“凿齿”。
而司徒云梦和韩夜曾在去往神木林的过程中遇到过这批人,这批人将司徒云梦当做了本教的至高神——阿乎拉,将韩夜当做了护卫阿乎拉的英雄——索十阳!(此处详情参见本站新修版《剑魔携香》“第六十四章·食鬼族”至“第六十七章·乘云曲”)
所谓无巧不成书,在接触并崇拜过司徒云梦后,阿伯斯率领的拜火教众愈发坚定了信念,他们留在了号哭沼泽,在此安居乐业、修炼功法,仅一年时间,号哭沼泽就不再有冤魂恶鬼,成了一片福地。
而原本个子矮小的“傲因”则慢慢修炼成了中土男人的样貌,原本体格强壮的“凿齿”也修炼成了中土女人的身形,他们将阿乎拉司徒云梦和索十阳韩夜的告诫奉为现今教义,大肆传播,坚定不移。
尤其是司徒云梦将众生救活以后的那两年,六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那些原本不相信世上有救世主的人们,许多都开始相信拜火教众说的话。
渐渐地,拜火教在中土生根发芽,并取代原本神神秘秘的摩尼教成为了融入本土的新教——明教!
阿伯斯则顺理成章做了明教教主,他沾了司徒云梦的灵光后,实力直逼各大仙派掌门!
阿伯斯及族人感念司徒云梦和韩夜的教诲,虽是波斯人,却热爱中土文化,竭力将所知所学传授予中土人士,令原本籍籍无名的拜火教在转为明教之后飞速扩张。
阿伯斯卸任之后,会将教主之位传于他的关门弟子——朱重八。
最终,在距此八十八年后,时任明教教主的朱重八将率领徐达、常遇春攻陷大都,令天下重回汉人江山!
……
……
……
司徒云梦听完九天玄女汇报人间未来走势,心也就放下了。
她虽不能详细对丈夫姐妹家人们说这个好消息,但还是透漏了一点点信息,就是鞑子皇帝的江山坐不了太久。
但其实,薛燕与司徒云梦体质相同,她几乎听到了所有内容,她认为既然大家没精力管人间而人间未来也算光明可期,那么就应该由司徒云梦敲山震虎、威慑忽必烈,使得忽必烈在位期间不出幺蛾子、尊重汉人及文化,直到明教灭亡元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与韩夜的想法不谋而合。
此时已至未时五刻,司徒云梦觉得自己该出面了,她暂别众人,在韩夜、薛燕等人的殷切期待下,来到了圣观音殿前。
往常,未时三刻开始,帝师便会在圣观音殿里给藏僧们讲经了。
司徒云梦也知道他或许正在专心讲经,但现在事关人间走势、同伴心愿,司徒云梦也不得不强行把帝师叫过来。
做领导就得有做领导的样子。
“类吉,请你出来一下。”
司徒云梦面朝圣观音殿,以传音入密之法将声音送到了帝师八思巴耳边。
帝师八思巴正在讲解《大日经疏》,突然听得佛姥叫他,自然是为之一惊,继而才慢慢接受了传召。
但见那众目睽睽之下,帝师为了信奉的佛姥头一次在半路上停下讲经,离开了圣观音殿。
为免佛姥等太久,帝师几乎是跑着出去的,急匆匆赶到了殿门口。
这时,司徒云梦已经背对着他立在那里了,双手搭在殿外石栏上,远眺脚下的日光城城镇。
微风拂过佛姥的披帛素带、乌亮秀发和淡黄裙摆,使得佛姥的女仙姿态更添几分清逸脱俗。
阳光正暖,沐浴着整座日光之城,照在佛姥倩丽出尘的背影上,也令她脑后若隐若现地显现出五彩圆光!
帝师不得不承认,佛姥美得让人心怀敬意、心生敬畏!
甚至让他为自己刚才被佛姥打断讲经而产生出的那一丝丝怨念,感到羞愧。
“没打扰你讲经吧?”司徒云梦回头望了帝师八思巴一眼,表情平静,眼神慈和。
“尊主,没有打扰。”帝师双手合十道:“经可以天天讲,尊主却不能天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