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姜皎听到了埋下祸患的询问

盛唐风云记 文如风 1024 字 3个月前

唐玄宗生气地说:“高公公是右监门卫将军,安南离他家乡很近,他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怎么就不能去安南平叛呢?你先回去吧,朕也要离开化成院了。”

唐玄宗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化成院。王皇后看到玄宗生气了,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只好灰溜溜地跟随玄宗出了化成院。

唐玄宗加快了步伐,七名护卫也加快了步伐,与玄宗一起往南面的麟趾殿快步走去。王皇后带的一名护卫一名宫女,刚才在化成院外等候王皇后,现在和王皇后汇合,王皇后只好带着他们过了东面通紫薇城的石桥,回了在东宫的住处。

唐玄宗第二日与张嘉贞、源乾曜、张九龄等大臣,一起送杨思勖和五十名高手护卫出了上东门。杨思勖与玄宗告别,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唐玄宗送走杨思勖后,就坐进了那辆棕红色马车厢里,张嘉贞、源乾曜、张九龄等大臣,则是骑上马,在陈晓礼所率领的三百骑兵护卫陪同下,向西朝紫微城的方向赶回。

唐玄宗到了紫微城乾元殿和武成殿后,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往西经过那座能通马车的石桥,去了上阳宫化成院。

姜皎已经站在化成院门口等唐玄宗了,唐玄宗坐的马车在姜皎身边停下,后面几位大臣骑的马也停下来了。

姜皎上前鞠躬行礼道:“臣拜见陛下。”

唐玄宗出了马车厢,跟姜皎说:“你找朕何事?是因为今天不上朝,过来向朕上奏什么事吗?”

“陛下,臣是来向陛下呈上修史时修改的几处记录的。在这份记录本中,修改的部分之前怎样记载的,改后怎样记载的,都记录得很详细。”

“好吧,到化成院的殿内你递交给朕吧。”唐玄宗转头又问张嘉贞和源乾曜等人:“你们几位爱卿,还到化成院的殿内吗?如果有事要奏就到殿内奏事。”

张嘉贞说:“陛下,有几份地方上的奏章,不是什么大事,臣到中书省批阅即可。”

源乾曜说:“陛下,臣到门下省去工作了,这几日还有没处理完的事务。”

已经以右拾遗兼任中书舍人的张九龄说:“陛下,您如果有需要起草诏书等事,可以让太监去通知微臣。微臣先到中书省协助张大人工作了。”

其他几个大臣也说暂时没有要奏的事,玄宗令他们回各自的部门工作了。

这几位大臣们都离开化成院门口以后,唐玄宗和姜皎进入了化成院大殿内。

唐玄宗坐在化成院大殿书桌北的椅子上,他示意姜皎坐在对面的椅子上。

姜皎说“谢谢陛下赐座”,坐到了书桌南面的椅子上。

姜皎从左衣袖里掏出那个记录本,双手呈给了玄宗。玄宗接过记录本来放到了桌上,开始翻看。玄宗看了前面一部分后说:“嗯,我看了前面约四分之一的内容,感觉到此次修史做得还可以,武后时期的部分冤狱,这次得以纠正了。朕的母亲窦皇后,也就是当时的窦德妃,根本就没有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是被韦团儿诬告的,这次记载得很明确。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描述,读史的人都知道韦团儿是受武后,或者武后的娘家侄子指使的。”

“臣和下属们的工作,能得到陛下认可,臣感到倍受鼓舞。”

“嗯,先不说这件事了。朕想和你聊聊别的事。”唐玄宗站起来望向白小荔,向外摆摆手,白小荔心领神会,拉着另一个宫女的手向化成院大殿外走去。

现在化成院大殿内只有唐玄宗和姜皎两人了。唐玄宗说:“朕做临淄王时,就与你交好,所以你朕更愿意与你聊聊心里话。”

“陛下,您有需要跟臣聊的,您就说。臣很荣幸能倾听陛下的倾诉。”

“朕策划铲除韦后集团时,王皇后参与了密谋,他的哥哥王守一,和父亲王仁皎,都在铲除韦后集团,太平公主集团时立了功,朕因此对王皇后和她的父亲,哥哥都不薄。王皇后一直没有生子嗣,朕依然让她做母仪天下的皇后。可是近期她一改往日的温柔谦逊,对朕也少了几分理解,朕的后宫佳丽中不乏品德好,又有子嗣的,朕有废后的打算,你对此有何看法。”

姜皎听了玄宗这话后感到有些意外,他说:“陛下,臣以为废后的事你可是要三思啊。王皇后或许是一时糊涂,暂时对陛下您缺乏理解,她在宫中的口碑还是不错的。”

“你还不完全理解朕,朕已经顾及与皇后之间的和睦形象了,可是她却不知道珍惜。朕与武惠妃恩爱有加,经常出双入对,能给世人一种夫妻和睦,比翼双飞的印象。假如武惠妃做了皇后,朕与她将会是天下夫妻相处之道的楷模。朕以为武惠妃更适合做皇后,她相继为朕生了三个皇子,一个公主了,前面三个孩子不幸夭折,第四个孩子是皇子李瑁。李瑁现在一岁多,胖乎乎非常健壮,由宁王代为抚养。朕不管怎么想都觉得,武惠妃更适合做皇后。”

“陛下,臣仍然希望您能三思而后行。废后往往牵扯到其他一系列的问题。王皇后及其父亲和哥哥,在前期对陛下的事业有所帮助。王皇后在陛下登基前后的几年,为您殚精竭虑,积极维护您的利益。她在维系后宫秩序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臣以为陛下如若因王皇后没有子嗣,废除她的后位,而立新皇后,还需慎重考虑,毕竟皇后易位,影响到太子的位置啊。”

姜皎一番话,让唐玄宗陷入了沉思。唐玄宗沉思片刻后说:“此事就说到这里吧,朕对此事也是犹豫不决,朕只是想听取一下你的意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