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节 京师(四十二)

临高启明 吹牛者 1558 字 3个月前

周乐之学会测算流量,知道了怎么计算角速度,知道了什么叫功率,如何去计算……

最后水砧磕磕绊绊的总算是盖完了,看到水轮推动出来的澎拜动力,工匠们还是服气了。

服气归服气,如此强大的动力却没什么用处,不论是舂米还是碾木粉,都用不着这么大的输出功率。周乐之很是不解。

“动力越大,能做得事情就越多,”先生的目光炯炯,“这水力可有用处了,舂米磨粉太屈才了。以后我们有了机器,你就知道它的用处了。”

“什么机器?”

先生挠了挠头皮:“暂时我还没想好。”

制作蚊香的工作就简单的多。单论蚊香本身,宋代就有其雏形,不过比较确切的蚊香是清代才有得。不过此时的蚊香还不是涡盘形的,原料里也没有除虫菊这一主要成分,配比是各种香料加上砒霜、雄黄和硫磺。

现代的有除虫菊成分的涡盘形蚊香是最早是在日本发源的。这个时空里除虫菊还在中亚地区,更没有商业化的规模种植,周先生有天大的本事也搞不来,只能还是走传统道路,用砒霜、雄黄、艾蒿和烟叶作为主要驱虫成分。用木粉作为燃烧剂,松香作为助燃剂,全部混合之后用淀粉作为黏合剂,混合之后用模具压制成型晾干。

蚊香无论是成分、工艺还是技术都很简单。它的主要优点有两个:一个是采用反复碾磨过的木粉作为燃烧剂,较之直接焚烧艾蒿枝叶卷制的大棒香散发出来的烟雾要少很多,可以放在室内使用;其次是涡盘造型可以做出一次性燃烧六七个小时的香棒又不易损坏。

在试制的时候周乐之看得出来,对于造蚊香和造水砧一样,先生其实也所知不多。他只是大概知道怎么造,但是具体的流程并不清楚。所以造得时候只能反复的试验。这蚊香的成分,每种加多少,都是靠着一点点的试才最终搞出合适的配方来。

为了做这蚊香,专门雇了两个本地的铜匠,按照他的要求制作各种测量工具,最小的勺子,只能舀起几颗米。就是这么一小勺一小勺的配,一点一点的试,期间大约作了几千次,最终把蚊香给搞了出来。

期间,周先生不厌其烦的给周乐之讲授“试验”的原理和过程,每一种原料起到的作用……

周乐之觉得自己获益匪浅,但是他还是问了先生一个长久以来一直疑惑不解的问题:“先生您有这么大的学问,为何对工匠之事如此的上心?”

周先生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道:“工匠的事还不要紧吗?你是农家出身,若没有铁匠做镰刀犁耙,如何耕种?没有木匠盖房,又居于何处?”

“唉唉,先生,徒儿不是说工匠没用,是说……”周乐之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半响才说道,“先生如此大才,若放在八股制艺之上,考个举人进士岂不是妥妥当当的……”

周先生一愣,旋即大笑起来,道:“来来,伱说说看,为什么大伙都觉得读书制艺,考个功名最好?”

“哪还用说!”说道这个周乐之再清楚过了,因为族长特别痴迷功名,族里聚会,他都要反复教诲子弟们要用功读书,考个功名出来光宗耀祖。然后就会说某族因为有人当官,现在买了多少多少族田;本族因为没够功名,在什么什么事情上被人欺负了也只能吃哑巴亏。说到激动处真得是声泪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