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 吴南海来了

临高启明 吹牛者 1547 字 3个月前

自从大陆攻略开始,吴元老的存在感就日渐稀薄--他当然没有淡出元老院,也没有“无为而治”,而是现在大伙的注意力都被大陆攻略和沸沸扬扬的南洋开拓占去了。

吴南海目前的主要工作便是“增量保产”上。实话说,这项工作现在越来越吃力了。说到底,要增产必须得有化肥农药。以元老院工业的生产能力来说,目前能保障的只有几个直属农场,其他地方包括民间,只能从扩大耕地面积上做文章。

按照他的命令,元老院治下的海南、雷州、济州和台湾都扩大了耕地面积。但是这些地方除了济州之外都有个共同问题:水利设施匮乏,台南平原受到海潮的影响;雷州和海南的许多县份都是降雨多,但是存不住水的地方。年平均降雨量水量丰沛,但是只要不下雨就闹旱灾。需要大修水利才能确保增产--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

而他出现在广州,却和农业生产没有半毛钱关系,纯粹是为了这次的“专利授权会”而来。事实上,他也是促成这次专利授权的主要元老之一。

为了这件事,其实他已经在临高运作了好几年。前些日在终于在元老院常务委员会通过过了《元老院专属知识产权的使用原则与办法》议案和《元老院专属知识产权民用化使用原则与办法》。

前者确认了所有元老从旧时空携带来的所有知识的产权归属归全体元老共同所有,任何企业或个人以及组织,在使用这些产权的时候,都必须备案并支付专利使用费用,企划院属下的国企在使用时理论上也必须支付专利使用费--这个费用理论上就是元老基金持有国有企业的股票和元老院所属企业。

后者则在国有企业已经使用的技术为前提,经过相关部门评估后,可以向民间有条件开放技术,即民间机构可以用支付专利费或专利入股方式获得这些专利技术。

有了这两个文件,就可以逐步有序的开始技术扩散行为。过去元老院也扩散了不少技术,但是由于内部对扩散技术的争论十分激烈:到底哪些技术可以扩散,哪些技术不能扩散,扩散使用何种模式等等始终存在争议。

虽说后来大家大致达成共识,主要扩散民用的、轻工业方面的技术,也做了一些相关的工作,但是总体而言不成气候。当然,这也和海南并没有多少富裕阶层有关。而仅有的一些富裕阶层,实际上对贸易和简单的手工业更感兴趣,对于投资大,见效慢的系统性工业即无兴趣也没有能力来投资。而且海南本身资源和人力也比较匮乏,这注定了海南岛上的工业几乎全部由元老院投资经营的局面。按照财经口的统计,整个海南岛上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企业没有一家是民营的。只有在规模以下的小微企业里存在比较多的民营成分。几乎都集中在食品加工、初级产品加工这些领域。

现在,元老院的双脚已经踏上了富庶的广东,佛山又是元老院未来规划的工业重镇。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工业领域,扩散生产技术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到底应该如何扩散技术,吴南海的看法是:元老院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元老们和他们带来的超越时代的各种科技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包括各种工业技术,也包括各种管理技术和人文知识。简单的说,就是各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知识产权。

既然是知识,那么向普通归化民普及和深入知识产权的必要性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要让整个社会都养成尊重和敬畏知识的习惯。敬畏知识的风气已经存在,现在只需要加强就可以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元老们最重要的优势。

但是工业化的核心是建设产业链。要建设产业链就不可避免的需要技术扩散。就目前元老院的体量和能力来说,已经让本时空的土著们深刻认识到了元老知识的力量。但与这些力量体现出巨大价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土著们在获得这些技术知识的时所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少得,很多时候甚至是免费获取的。

当然,目前元老院扩散的各种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符合元老需求的“新人”。这种“廉价”和“免费”不但是合理的,还是必须的。但是推广到工业领域来说,就得好好考量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