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七节 造船计划

临高启明 吹牛者 2616 字 3个月前

马千瞩说:“还是慢了点,最好能够在二三个月内投入使用。”

邬德说:“我的另外一个提案是建造驳船。”

邬德表示,他进行了运输状况的调研活动,发觉占用运力很大一部分是近海的沿岸运输,包括从马袅向博铺运盐这样的短途大宗运输。虽然采用了编队的体制,但是实际上每艘船都是独立使用风帆航行的。

邬德提议,将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的蒸汽大发艇作为拖船使用,快速建造一批无动力的驳船担负沿海的运输任务。

“全钢的驳船,运量可达千吨以上。”邬德说,“我们没有这么多的钢材,就造铁骨木壳的驳船,连甲板都用不着。运量每艘200吨左右,一个编队10艘驳船。”

“这样的话,蒸汽大发艇是牵引不动的。”文德嗣说。

“那就建造蒸汽机的拖船!”邬德说,“我们现在能自制500马力的蒸汽机,建造或者改造几艘近海使用的拖船应该不成问题。”

大家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建造500马力的蒸汽机对机械部men来说已经是比较熟练的工作了,至于拖船本身,如果对海况要求不高的话,xiao型的拖船建造难度也不大,工期用一个月就差不多了。

至于海军提出的扩大战力的问题,文德嗣提议:可以将搁浅的854工程重新上马,这艘原本准备作为帝国第一艘铁甲舰的大船在因为挤占过多的钢铁而被迫下马前已经完成了龙骨的铺设和肋材的安装。自此以后,854工程就如同史前恐龙的骨骼一般,在造船厂的船台上供人瞻仰。

实话说,就算龙骨和肋材,这艘船的气势已经震撼了无数的土著。他们想不出这些巨大的铁骨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也不能想象能用人力组装结合起来。

854的下马和钢铁材料不敷使用有很大的关系。而更重要的是,当时合格的铆工实在少得可怜。周比利带得几个徒工,制造锅炉还算勉勉强强,要大规模的在铆接船壳,不管是在工艺难度还是人工数量上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尽管文德嗣对854工程的下马耿耿于怀,但是造船毕竟不是只靠图纸,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也是重要部分,所以他只好默认了这个现实。

现在周比利的徒子徒孙们在大规模的制造被称为“炸弹锅炉”的墨家系列锅炉之后,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尽管还不敢用来铆接如此巨大的船壳,但是在一些船体部件和船用锅炉上已经算是有了相当的把握。

文德嗣根据工人们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全新的854改方案。

所谓的854改方案是立足于利用854工程已经完成的部分。船型和构造没有变化,只是在技术上简化建造过程,将原先的全铁壳船改为铁骨木壳船。木壳船在保养上较之于铁壳船要容易些。在建造上无需依赖土著工人不甚可靠的铆接工艺了。对钢铁的需求量也大大下降了。

854改的正式的型号名称为1630级铁肋木壳飞剪首蒸汽辅助动力风帆巡洋舰,设计指标为:排水量1160吨,长70米,宽99米,吃水625米。安装一台200马力蒸气发动机,航速八节(使用蒸气动力),十六节(风帆动力),载员109人。全横帆(fullrigged)布局。蒸汽机不仅提供航行动力,也可以提供cao作风帆的动力,大大节约了水手的数量。

这种船是以1860年代的蒸汽-风帆hun合动力巡洋舰为蓝本的。这种吨位的战舰,在当时的美国海军中被划为三级巡洋舰。作为破袭船,在美国内战中使用非常广泛,足迹遍布世界各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