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徐州三道境内暴民骚乱已经镇压。此外去岁五月里因北河决堤一事,陛下圣人之德,拨款赈灾一千二百万两库银用以修缮其境内河堤,恢复地方民生,其境内已有多处府县百姓.......”
......
“陛下,扬州金陵有呈报,言之治下浙东道海盗倭寇猖獗,虽多次派兵剿灭,可仍旧......”
......
“陛下,西海沿子处有军报传来,说是周边敌国窥伺,常有军事调动,虽有南安王爷领兵镇守,可那西海之处离我中原腹地有近万里之遥,若从蜀州治下的川贵调兵前往,只怕南面的暹罗,占城等也会乘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陛下,平安州有捷报传来,工部官员于境内发现一处巨大矿脉,预计可采铁精及其它金属达千万料,只是这冶炼开采皆需银两扶持......”
......
“陛下,每三年一次的科举应试各州,府,县......”
一道道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生,教育,军事,工业,国防的消息从官员口中道出,听得殿里殿外一众官员皆是振聋发聩。当然更辛苦的是坐在偏殿里的那些来自翰林院的人,他们需要快速的记录下朝堂上的每一条信息,以便来日送至内阁交由大人们处理审阅,然后再派发给六部以及六部所辖的部门。
不知过了多久,大殿内也射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听着消息一条条的减少,文武百官所有人的心中也开始定下了心来,甚至有人已经在想早膳的事了。
“陛下,臣王攸有本奏!”王攸瞧着这些大人们说的差不多了,于此刻从队伍中站了出来。坐在高处的天子听见他的声音,也觉得有些惊讶,不过更多的是好奇。他朝着都察院堂官——总宪韩拙看去,然后目光又移至吏部右侍郎李贤的脸上,不过此二人并无异色。
“臣要参两个人!”
“哦?!你倒是说说,要参何人?”天子的目光一一扫过百官的脸上,颇具玩味。百官们皆竖起耳朵,屏住呼吸,静静地听着。
“臣第一个要参的人是兵部大司马贾化,这是臣早已写好的奏疏,敬呈圣上御览!”王攸将备好的两份奏疏自袖中取出,恭敬的双手呈上,复又说道:“臣第二个要参的人乃是家父!”
“子参父,这是大逆不道!竖子敢尔!”武官那边当即有人破口大骂,咆哮金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