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哪有什么秘密,外面知道就知道吧,也没多大的关系。
你不需要去注意这些细枝末节, 你需要关心的是咱们的经济形势,目前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候, 以前开会的时候不会承认的风险,最近都开始承认了。
以前说不会大水漫灌,但你看看现在的情况, 各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齐出,能用的基本上都用了。”
叶小天沉默了一下
“真有这么严重呀?”
陈怀安点点头
“不出事还好, 一旦出事,事情的后果你无法想象,就比如当年海南的房地产事件,你还记得吗?”
叶小天撇撇嘴,自己那会才几岁呀?怎么可能记得
“师父,我那会刚出生呢。”
陈怀安瞪了叶小天一眼,随后喃喃道
“我永远都不会忘。”
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的消息如同一声春雷,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作为国内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资金和人才。尤其是1992年初,小平南巡讲话后,海南房地产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在这一时期,房价迅速攀升,短短几年内从每平方米1000多元暴涨至超过1万元。据统计,仅1992年一年,海南省就新增了约600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平均每300个人就有一家新的房产公司在注册成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入这场盛宴,向开发商提供低息贷款,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过热。
然而,好景不长。1993年6月24日,即着名的“国16条”发布,严厉的调控政策立刻让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冷却下来,一夜之间,曾经热闹非凡的交易场所变得冷冷清清,买家消失了,卖家也陷入了困境,许多房地产项目由于缺乏后续资金支持而成为烂尾楼,金融机构面临着大量的不良资产,整个行业进入了寒冬期。
随着信贷紧缩和土地供应减少,开发商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发现手中的楼盘无法卖出,银行催款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小型开发商甚至直接倒闭,而大型企业则不得不削减开支,裁员自救。据记载,当时全省有超过1.3万家房地产公司,其中95%以上在此期间破产或停止运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度飙升至60%以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南的坏账总额高达300亿元人民币。
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的景象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天涯、海角、烂尾楼”成为了当时海南最显着的标志。据统计,全省共有600多栋烂尾楼,总面积达1631万平方米,占全国同类问题总量的1/10;闲置土地面积达到了公顷,相当于整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小。此外,还有800亿元人民币的沉淀资金被困在这场灾难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各方力量,推进积压房地产的清理工作。例如,1995年8月,海南省成立了海南发展银行,试图解决省内信托投资公司因大量投资房地产而出现的资金困难问题。但仅仅两年零十个月后,该行就因为挤兑风波被央行宣布关闭,留下了超过200亿的巨大窟窿,部分损失最终由财政核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