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1章 谏官之职,中正平和

诡三国 马月猴年 1945 字 3个月前

而且其他官员,固然也有权限诤谏君主,但若是选择闭口不言,旁人也不能强迫其上书谏言,但是唯独谏官不行,若是谏官不言,就属于失职。所以谏官之设,原本的意图就是为了形成一种风气,使君主习惯于听取下情,而臣子也习惯于表述意见。

这个制度,和大多数制度起初都一样,用意都是好的。

按照郑玄的意思,人没有不犯错的,所以即便是骠骑将军你现在做得都很好,但是能保证将来什么错都不犯么?只有犯错的时候,能被人即时指出,进而加以改正,整个的西京行台才能趋向于善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郑玄是说以郡县州制来对比斐潜,但是实际上可以反过来看。

作为西京最高领袖的斐潜,都有谏官专门提意见,那么地方各级郡县,可以独断专行么?

另外一个方面郑玄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也隐晦的表示,你骠骑也知道这里没有『人主』啊?那么许县搞出什么法规政令来,骠骑你是遵还是不遵?就像之前的那几件事情,你斐潜就吃了没有谏官的亏,要不然许县那边有什么妖蛾子的号令,谏官一站出来喷,你骠骑自然就可以顺水推舟而且还声名无碍……

结果大赦来了,斐潜只能拖,然后考正来了,斐潜也只能拖,可以拖一拖二,却难拖三拖四啊,天天就会拖,虽然说拖也是一种华夏王道,但拖久了也不是个事。

甚至将谏官用得好了,还可以反过去,给许县的那帮子人添点堵什么的……

只不过么,同样的,不管是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

设立专门的谏官,当然有这个那个的好处,但是斐潜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方说之前郑玄提出工商问题,女官问题,然后天天上书要轻工商、罢女官,下笔千言,口若悬河,在舆论上进行攻击,那还不是自个儿给自个找不自在?

斐潜捏了捏下巴上的胡须,开始权衡利弊起来。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全没有弊端,主要还是利弊之间如何取舍的问题。

郑玄也不着急,也没有出言敦促,在一旁安坐,眼睛也似闭非闭一般……

整体来说,斐潜的许多理念和制度,都是经过历史上的考验的,也可以确定对于大汉而言,是比较先进的,但是并不是代表有了这些先进的制度,就一定会有疗效,因为具体执行的地方官吏若不是真心服从,那么肯定有太多的手段,可以让原本的好政策,变成了恶民扰民,甚至是败坏国家朝堂声誉的毒策!

命令法规都是上头下发的,地方官吏什么都不知道,有问题去找上头啊……

反正就抓住普通百姓不可能完全通达明白朝堂政令的漏洞,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摆出一副委屈的样子来,等到逼迫得百姓拿出真正的条例法规戳到面前了,才恍然大悟一般,啊啦一声表示理解出了一些偏差。

也不想想,当一个不是执法人员的老百姓,被逼迫的要比专门的执法官吏还要更懂法律的时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

那么斐潜既然已经决定了要走出一条新的大汉道路,也决心要知难而上,本身也愿意聆听各方面的意见,为了集体的团结,也为了不骄傲导致误事,那么谏官之设,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