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危局

犁汉 痴人陈 2308 字 22天前

实际上陶黯所指的攻城之法并不稀奇,不过就是历朝历代都用的老手段,水攻罢了。

无论是智子掘汾水以淹太原,还是王贲掘大河以淹大梁,都是用的这种办法,效果也有目共睹,那是相当的好。

但此前无论是丁盛还是董访,他们却都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这也不能怪他们,其他军将还有个什么三十六计呢,但在泰山军这边却从上到下都讲张略战术。

一切都讲堂堂正正,便是用奇也是虚实结合,从来就没有用过什么诡计或者水火之策。

所以丁盛和董访还是下意识地按照老办法来解决老问题。

但当陶黯说出这个办法的时候,丁、董二人却还是犹豫了,他们倒不是觉得这个有伤天和,都打了这么多年仗了,哪还会有这种妇人之仁?

他们实际上是在纠结如果是水破临淄,那最后这战功是属于谁的呢?

是属于陶黯的,还是他丁盛或者董访呢?

当然,他们三个还好说,毕竟真要细算还是能算得明白的。

但他们下面的这些军将们却就难算了。

一旦水破临淄,敌军土崩瓦解,那最后本该落在部下们手上的战功可就飞走了。

破城斩将之功和俘降个溺水之人,那功勋的含金量能一样吗?

而且丁盛和董访二人有一点心思是谁都没有说,那就是他们对部下们的军功的看重甚至要高于他们对军功的渴望。

因为说实在的,他们二人都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现在就算真在他们手上拿下个临淄又如何?是能让他们更进一步吗?

但反过来,如果这些军功委给下面的部下们,那情况可就大大不一样了。

现在这局面,就是军中普通吏士都知道,天下一统的局面很快就要到来了。

而自古就是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

到时候天下定于一了,他们这些武人不说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吧,那肯定也是几年轮不到一次仗打。

那时候,部下们可能几年,十几年,都得原地踏步。

所以这段时间就是武人们最后的关头,毫不夸张讲,那就是一战定终生。

而丁盛和董访二人为何要为部下们考虑这些呢?

除了要给追随多年的老部下们一个进步的机会,更多的还是希望他们自己这个小团体能快速发展。

当然,他们这些小团体并不是什么山头,在张冲几次改编整编中,军中至少在明面上已经不大敢讲我是谁谁谁的人了,谁谁谁又是我的人这些话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论你讲不讲,其实人该想的还是会想。

对于那些有着相同经历,相同履历的人,外人天然的就会将他们当成一派的,即便你不是。

所以实际上丁盛和董访都有这样的核心团体。团体成员无不都是追随他们多年的老部下。

而丁盛和董访也很清楚,日后他们在军中的排位和实际权力大小,实际上就是看这些团体成员占据了哪些位置,有没有后继梯队。

还有一点,从秦汉以来的历史经验来看,纵然天下太平了,后面该有的政治斗争还是一个不会少。

到时候,万一他丁盛、董访栽了,有这些老部下们在,他们的族人子侄还是有人照顾的。

所以到了丁盛、董访这个位置的时候,他们已经很少看重个人的功勋了,反而特别愿意去提拔和发现人才。

无他,这一笔笔成功的提拔都是一笔笔恩情呀。

这也是他们给后辈们留下的真正财富。

但现在如果按照陶黯的计划去打,那这些都无从谈起,可能青徐战场是平定很快了,但落在头上的战功可能却不多。

而与此同时,前中护军和中军行营的武人们却参与最后的大决战,他们相信,只有这一次决战后,他们和那些行营的武人们一比,将会落后得非常多。

可能这一次落后,这辈子就追不上了。

这让丁盛和董访二人如何愿意。

于是二人琢磨了一下,就要去反驳这条建议。

但却不想那陶黯似乎能看透人心,就在他们开口之前,陶黯主动补了一句。

只听他淡漠的说了一句:

“你们应该明白的,在黄天大业面前一切都可以牺牲,甚至是你我。”

这番话就如同冰锥一样刺破丁盛和董访二人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