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颂德

犁汉 痴人陈 2273 字 3个月前

但就是这么骄傲的程昱,他却发现自己在袁绍幕中多有不如。

论实务他不如枣祗,论军略他不如邯郸商,论果决英断他不如郭诞,论天下筹划他不如郭嘉,而论长袖善舞,他又不如辛评,论经学造诣他又不如荀谌,论如缘大笔他又不如陈琳。

至若其他人如郭援、褚尤、逢纪、张导、辛韬、毛玠、凉茂等又各有所长,都是一时之选。

但就是这般多的风流人物却不能被袁绍善用,往往只是用于左右而装点门面,真的是可惜了这些人呀。

所以在袁绍身边久了,程昱就越发认为袁绍是不能成事的。

但现实的发展又一次打了程昱耳光,让他明白在命运面前,个人的所谓的智慧是那么的可笑。

随着时局的发展,事实证明袁绍不仅能成事,还能成大事。

当泰山军气吞京畿的时候,他敏锐的发现了泰山军气势如虹背后下的危机,并大胆抓住,果断集兵北上。

通过战争,他不仅打到了洛水,收复了大半京畿地,还顺势收得了军权,将鞠义存在的威胁一举解除,甚至还天才般的放在了身边。

而袁绍用通过配合曹操,帮助曹操一举大破关羽。虽然其人还和那个叫黑夫的贼渠合兵一道依旧在兖州中部作战,但已经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压制东方局势了。

如是,可见的,曹操后续必然会北上过河,直接威胁泰山军的邺都,而到时候后方失火,那些洛水北岸的泰山军还能呆的住?

到时候,有袁绍这边十万大军在,那些泰山军还能安完撤回大河以北?

所以,谁来看,眼下的局势都是大大利于陈公国的,甚至可以这般说吧,纵然不能灭了泰山军,但与泰山军规画大河以南而治,那问题还是不大的。

也是被现实屡屡打脸后,程昱也就更沉默了,也更加随遇而安,也不想着去投奔什么曹操了。

毕竟再追求什么英明神武,只要打赢这一仗,那袁绍就是最英名神武的。

程昱这边沉默,人群中有一人倒是鼓足了勇气开口了,其人正是负责治下庄田制的枣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却听枣祗结结巴巴道:

“主公,今年,年,天旱,豫州地已经月余未降,降水了。臣恐今年秋,秋收。”

枣祗的话让一众颍川、汝南智士都沉默了,他们当然明白这个问题,而更可怕的是什么?那就是在天旱之前,袁绍因为决定北伐京畿,所以将各郡县的储粮都征用了。

如果这段时间再不下雨,那豫州大部分的作物都活不了,到时候恐怕是真的要死海了人了。

而袁绍当然也清楚这个情况,其实他心中也焦急,但万不能表现出来,他只是对枣祗道:

“所以更要打赢这一仗,京都的太仓有足够的粮食,就是发给豫州所有人,吃半年都吃不完。所以此战国家兴废就在此一战了,不然到时候怕就不是死这点人了。”

袁绍的语气颇为唏嘘。

饶是他自诩英雄豪迈,但面对天,他依旧是那么的无力。

想到这里,他顿了顿,就对众人下令:

“自今日起,由本公带头一日只食两顿,一顿只一粟一菜。自我以下诸臣僚悉数如此,为我豫州百姓省下口粮。”

在场的众人没一个对袁绍腹诽的,觉得他做秀或者搞什么表面功夫,毕竟他们就是少吃一顿又能省多少呢?

但在这个时代,对于他们这类膏粱世家子弟来说,袁绍的行为真的是顶顶的爱民如子了,是真的心里有百姓。

但他们做的这些和泰山军一比,简直就成了笑话。也许这也是这些人越发痛恨泰山军的原因吧,毕竟他们将道德底线拉得太高了,赎买人心的代价也越来越大了。

就在众人对袁绍一阵歌功颂德的时候,忽然从西面卷起了一阵巨大的烟尘。

在烟尘中,伴随着悠扬的号角声,一支巨大的仪仗队缓缓踏来,在他们的身后更是绵延不绝的车马旗鼓,前后相继一直看不到头。

山坡上,袁绍看着这忽然出现的军队,先是惊疑,后是困惑,终忍不住道了句:

“不是说不来的吗?这怎么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