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痴汉行为

因为藏书楼内的书籍九成九都是竹简,余下那百分之一是绢帛,纸质书几乎没有。

一来,纸这个东西真的不便宜,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用得起的,哪怕是小圣贤庄内部教学也多用竹简。

二来,纸张诞生也没多少年,之前的先贤经典还是都只能用竹简,竹简这玩意又结实,自然可以大量留存下来。

三来,除了特别有钱的狗大户,大多数人普遍不愿意用纸张编书。

这个年代的知识很昂贵,书籍作为承载知识的躯壳自然很珍惜,大多数家庭有本书都恨不得当传家宝供的,而经典着作大都微言大义,需要反复阅览才能吃透,这一过程中难免磨损严重。

读书人写书,亦或者抄录书时,都是抱着一本传三代,人走书还在的目标去的,易损坏的纸张自然不是优选。

因此,小圣贤庄收藏的诸多先辈流传下来的书籍,自然也就都是竹简了。

顺便一说,近些年小圣贤庄的新学子都很少在闲暇时间来藏书楼内读书了。

倒不是他们不好学,而是因为这些书简中用秦篆编篡内容的只有一小部分,其余的都是以前的各国文字。

他们现在学的都是秦小篆,读起来很费劲。

说回正题,荀子进来之后,目标明确的直奔杂书区而去。

这一类书,他以往很少看,不是特别感兴趣。

不过今天他却是为此而来,目的自然是寻找治疗天明的方法。

这段时间,藏书楼内有关医学的正经书籍已经被他全看了一遍,不能说全无收获,只能说屁用没有!

当然,一无所获这个结果和这类书籍太少也不无关系。

医家的那些人只知道搞传统师徒传承,根本没几个愿意把医学药理编篡成书——就那么为数不多的几本医书,大半还都和古寻和念端有关。

正经门路没得走,荀子只能想办法寻摸点偏方邪道了。

荀子以往是从来瞧不上这类杂书的——不是觉得它们没用,而是觉得没大用,有时间多看点经典不好吗?

现在为了天明,也是真没辙了。

好在当年起建藏书楼,收录藏书时,儒家秉承的原则是没有原则,只要是书都往里收,要是按照正经儒生的脾性,八成就没有这一片杂书区了——虽说没有原则,太低俗(你们懂的)的一类也还是不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