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是,“想要富先修路”这种来自于后世的先进思想对于刘章的影响不可谓不重。
但在尝试了一番过后,刘章也是果断放弃了在自己有生之年就铺设出一条覆盖全国的陆路运输网络的幻想。
正所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既然短时间内行不通那就换一个思路,先把航运搞起来,当有了需求之后,各地自然而然的去自发兴修道路。
这就叫做遵循基本的市场规律,商机永远都是吸引资本的最佳手段,就像之前刘章哪怕是挥动屠刀,世家也只会将钱袋子捂得更紧一样,一旦政策的开放性与自由性突显出来之后,反而会让世家们将钱财心甘情愿的拿出来并且主动参与到新一轮的开发建设之中。
至于商路搭建好以后拿来贸易的商品么……
刘章准备在强化现有物资的流通性的同时逐步新建与扩大新兴产业的投入。
暂时么,川地的蜀锦、东南沿海地区的鱼获与海盐都可以先加入流通的行列之中,除此之外,刘章还准备去挖一挖交州等南方地区的潜力。
当然了,这些都要在荆南的开发展开之后才能够开始实施,一个巨大的物资集散中心对于周边地区的经济影响能力是恐怖的,而这也就代表着受其影响交州也会在一段时间之后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别的不说,单就南方的粮食产量就不是中原地区与北方能够比拟的,而交州唯一的问题恰恰就只有运输与流行病问题。
前者可以通过荆南的开发而逐步得到缓解,而后者,刘章只能说感谢屠奶奶对全世界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
至于这样做会不会让地方的发展超过国家中央?刘章是完全不担心的。
后世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必然是知耻而后勇的,打压地方发展?这种事只要刘章等人活着那就是不可能的,所以直隶地区的那些个世家求变是必然的选择。
而封建社会的高度集权政治体制也是可以迅速将地区潜力转化成发展动能的,所以刘章就是要先把地方发展起来,从而推动那些腐朽群体的自救和改变。
在大势面前,不变则死无葬身之地是发展的必然规律,对这一点,刘章深以为然。
君不见后世无数寡头级企业都是因为不想着创新只想要躺着赚钱而最终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到粉身碎骨的么?比如说诺基亚之类的……
不过话虽如此,可完全放养那也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刘章刻意跑来荆州一趟的原因之一,当然对于此行来说收获还是不错的,马谡、杨仪二人姑且不说,单是蒯氏一族就已经让刘章感到满足了。
是的,荆州蒯氏这个地头蛇刘章准备让其作为荆南四郡暂时时的建设者与掌控者,而且作为交换条件,刘章开给蒯家的筹码也是相当丰厚的,荆南物资集散中心二十年的经营权,在此期间,蒯氏只要按照律法足额缴纳税金即可。
当然了,蒯家究竟能不能在这个位置上坐稳二十年,一是要看他能不能抵挡得住那些眼红的人,二还要看他的做事成果能不能让朝廷与刘章本人满意了……
在留下一份详细的规划书交给蒯氏一族之后,刘章大手一挥。